大嘉购无卡支付APP咨询: 微信:18833195
大嘉购(www.jinkongqianbaow.com)是广东盛迪嘉电子商户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独立电商购物及移动支付品牌,资金由持人行颁发支付牌照支付机构“盛迪嘉支付”提供结算服务!

美团外卖员杀人事件背后的冷思考?

大嘉购整理编辑:

近日在武汉发生了一起美团外卖员杀死商场店铺人员的事件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经过短时间的调查,官方发布声明是外卖员与店铺人员因为取货问题而产生了口角,进而引发的恶劣事件。但是针对于此事件,美团平台不希望其是因为差评引起的,而网友们则是有两个观点,一个是被杀者太冤了,死的不值;一个是外卖小哥太辛苦了,他杀人是被逼出来的。

外卖平台已经存在四五年的时间了,从之前的火爆到现在产业模式逐渐成熟,外卖员的收入也是比原来有所增加,但是毫无疑问他们依然还是生活在底层的穷苦人,依然还是有一些人看不起送外卖的。这就使得这些外卖员从一开始就被人们主观地认为是弱势群体。但此次事件中,被杀的店铺人员是被害者,他才是值得同情的人。那么,在此次外卖员杀人事件中,我们又该怎样去面对呢?

为什么不能是因差评而起的杀人事件?

在该事件发生之后,还未调查清楚的时候,就有网友就猜测可能是与差评有关。意思就是说,该外卖员的服务评价被人打了差评,这才导致其恼羞成怒杀了人。之后美团外卖平台迅速回应,此次事件并不是因为差评而起的,语气坚决,生怕该事件与差评有关。当然,这样的回应是基于他们有相关工作组首先到现场之后,做出的判断,在今日正式就该案件回应的内容也可以看出来,确实与差评无关。

而平台之所以对于差评这么较真,是因为该事件绝不能是因为差评而引发的。要知道如果是因为其他原因,那么责任就在当事双方的身上,而一旦是因为差评而起的话,平台的运作模式就会遭到质疑,未来如果进入监管调查的阶段,平台业务还可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于出现像当初滴滴顺风车下线整改的情况,这是平台绝不能允许发生的。

但即便此次此次不是因为差评而起,平台也不能说没有一点责任。首先,平台雇佣外卖员时,是否对该员工进行了细致的考核,在其入职之后,有没有进行适当的培训,帮助其提升职业操守和素质?如果没有的话,平台就有管理员工不当的责任。除此之外,平台的业务流程是否合理恰当,该事件是否因为送单时间设置不合理,而导致外卖员心理出现偏差,愤怒,进而间接促成该事件的发生。

不过,好在事发之后平台就第一时间关注,并派人到现场配合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平台在应对突发恶劣事件时的效率、手段和态度,还是值得称赞的。

外卖平台的送餐流程和机制是否合理?

外卖平台订餐流程是这样的,用户先在平台下订单,商家接单后,进入备餐阶段;这时外卖送餐员就要抢这个订单,谁先抢到这个订单,谁就去送;这时外卖员就需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到商家取餐;之后,取到餐的外卖员还需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将餐品送到点餐用户的手中。

在整个流程中,如果外卖员到达商店的取餐时间或者是取到餐之后,送餐的过程中出现了超时现象,就要被扣取一定的款项,而如果下订单的用户给外卖员评价时,是一个差评,外卖员同样是需要被扣钱的。这种平台机制,是为了督促送餐员提高送餐效率,也是平台推出的一种激励措施罢了。

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机制,导致大多数的外卖送餐员对于送餐时间以及用户的评价十分重视,他们本来就是挣得辛苦钱,如今一个不慎就要被扣钱,在心理上是很担心这样的事情发生的。因此在送餐的过程中,这些外卖员也是比较谨慎的。在服务用户的时候,即使是被骂了,被冷嘲热讽了,大多数人也不会反驳,因为他们担心这个用户会给他的服务一个差评的评价。

所以,外卖平台的惩处机制虽然是必须要设计的,但是也应该给与外卖员一定的缓冲,否则哪个外卖员不抱怨,哪个外卖员在送餐的时候能开心?如果带着情绪去工作的话,发生这样的恶劣事件的概率就会大幅提升。

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外卖员杀人事件?

其实,此次事件与此前的滴滴顺风车安全事件是有很多相同之处的。首先,这么恶劣的事件,一定是与涉事双方有最直接的关系的。这个外卖员情绪控制得不好,那个店铺人员与外卖员争吵也是不应该的,涉事双方都有责任,只不过外卖员用杀人来泄愤实在是太极端了,是不可取的。其他的外卖员也要引以为戒,不要将事情上升到如此恶劣的程度。

平台应该通过此次事件也应该认识到平台机制存在的问题,是需要进行改革的。其不应该为了规范外卖员的行为而设置一些不合理的限制条件,这样反而会使得平台的外卖员在心理和情绪上都处于一个不健康的状态。

而我们作为一个平台用户,也应该意识到自己手中的这一个差评对于外卖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评价指标,我们也应该实事求是,不要故意刁难这些外卖员。

笔者认为外卖员杀人造成的影响是十分恶劣的,涉事多方都应该从中吸取教训,不断改善自己,不要等到再发生此类事件了,才想着逃避责任,到时候一切都晚了。

特别声明:本文为DoNews签约作者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转载请联系DoNews专栏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