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传志退休后的联想会走向何方?
大嘉购整理编辑:
12月18日,联想控股宣布,柳传志卸任公司董事长,朱立南也卸任公司总裁。同时,董事会任命执行董事、高级副总裁、首席财务官宁旻接任董事长,高级副总裁李蓬出任CEO,成为联想控股新的领导核心。一代传奇人物柳传志正式退休。
1984年,柳传志在中科院一间20平米的传达室创办联想的时候,也许只是跟着经商大潮赚一点钱。35年后,联想已经是世界级别的行业巨头。
然而,联想在舆论的口碑中却并不是完美无瑕,技工贸与贸工技之争。5G投票风波,美国良心警告……。
联想走到今天如何评价功过,未来联想会走向何方呢?
一、 贸工技的基因
联想是1984年成立,柳传志的身份当时是机关干部。在80年代的经商大潮中,联想成立没有那么多使命和责任,
联想成立的时候大家都在体制内。中科院就是拿出钱来来干一把,主要不是发展什么是IT产业,承担多少社会责任,而是为了赚点钱。
当时,柳传志已经40岁了,在体制内也遇到天花板了有个机会,就出来做吧。
虽然有中科院的技术,但是联想一开始并不是计算机公司,而是一个商贸公司,20万启动资金,倒买电视被骗了14万。
联想起初虽然是计算所下的蛋,但是没准备干计算机生意。
后来,倪光南把汉卡成果带来,这是个技术垄断,能卖货的东西,英文电脑没汉卡不好用。这才能生存下来。
然后,倒卖电脑比较赚钱。从现在的角度看,DIY+组网的技术含量,大约是小学二年级文化培训一个星期能学会的。但是这个当年就是很挣钱。
所以,联想基因就是贸工技,不是技工贸。
所谓,倪光南和柳传志之争。我们不能事后诸葛亮。
当年联想面对的形式是1994年国家取消批文,国外计算机可以进入中国,联想如果自己搞CPU,操作系统,根本就没有希望。
在90年代,中国的IT产业根本上不了CPU和操作系统,如果倪光南当时真要做CPU和操作系统,联想大约会死于2000年前,或者投入不大,很快放弃自己研发。
当年,柳传志的选择对联想来说是对的,联想攒电脑,赚钱,到了90年代后期,赶上多媒体信息化的浪潮。
以前电脑很少有人用,有win95后,傻子也能用电脑。有多媒体电脑后,电脑可以看片看书看小黄图玩游戏,就家家要买了。后来又有互联网,就更离不开了。
而各个机关企业都要信息化办公,也得买。从一个单位一台,到一个部门一台,到人手一台两台。
这个量养活了很多电脑厂商,联想吃到很大的份额,联想发展起来了。
到了2004年,PC更换周期变慢的时候,需要规模求生存,联想很及时的收购IBM的PC业务,开始国际化里程,这让联想的核心业务一直做到今天。
联想的贸工技路线并不差,只是在贸成功之后,技的方向一直没有走。
二、 联想错过的机会
但是,我们要看到,当年倪光南的路线不止是CPU和操作系统的问题。
当时,通信与电脑结合的趋势已经出现,倪光南于1992年立项研发联想程控交换机。1994年7月,联想与华为同时取得了入网证。当时罗争领导的联想程控交换机事业部已成为联想集团第二大部,仅次于杨元庆领导的微机部,其全面实力超过了当时的华为,连中南海都采购了联想程控交换机。
同时,联想虽然不能造CPU,但是有5个ASIC芯片并成功地应用于汉卡、微机和汉字激光打印机,联想还与与复旦大学和长江计算机公司达成合资建立芯片设计中心(“联海微电子设计中心”)的意向,准备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芯片设计能力。
同时,联想还有软件中心、小型机部、R&D部三个部门联合开发LXBS金融平台软件,市场反映良好。
可惜,这些业务随着贸工技路线的确立,逐渐边缘化了,PC行业在2004年就过了发展高峰。而通信行业到2019年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994年,联想远比华为有优势,如果联想坚持做,华为未必能起来,而如今联想已经吃不到通信的蛋糕了。
从今天的角度看,无论是通信,还是芯片,金融平台软件,都是万亿级别的超大蛋糕,而联想早年的放弃失去了机会。
类似的还有联想的手机业务,本来联想是早期手机巨头之一,在华为做小灵通的年代,联想已经在做高端智能手机了。
然而联想很早就把手机部门卖了,后来又买回来,几经折腾,如今市场份额已经很少了,只是摩托罗拉在海外还有一些市场。
如果联想不错过这些机会,那么联想回比今天强大得多。
三、 未来联想的出路在哪?
从财务数字看,联想的业绩还不错。PC时代虽然高潮已过,但是依靠自然的更新换代,低利润的蛋糕还是有的。
联想已经足够庞大,开始了多元化控股经营。前不久,联想收购了卢森堡银行,涉足金融业。未来联想将向着一个超级集团的方向发展。
联想控股将控制多个行业的股权,这样就可以回避主营业务的行业的风险,如果有新兴业务,联想也能吃到丰厚的红利,而不用自己去做研发。
柳传志退休后,贸工技,变成贸工投也许是联想的未来。
特别声明:本文为DoNews签约作者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转载请联系DoNews专栏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下一篇:大裁员的马蜂窝转型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