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嘉购无卡支付APP咨询: 微信:18833195
大嘉购(www.jinkongqianbaow.com)是广东盛迪嘉电子商户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独立电商购物及移动支付品牌,资金由持人行颁发支付牌照支付机构“盛迪嘉支付”提供结算服务!

打击逃废债持续进行时和信贷再次公示逾期借款人名单

大嘉购整理编辑:

文章经授权转自公众号: 互金观察站(ID:hujinguanchazhan)

恶意逃废债对金融市场危害巨大,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随着互金整治工作的有序推进,对恶意逃废债的治理也正持续进行。

继上次公布“老赖”名单后,美股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和信贷于12月13日在其官网公示了第二批逾期借款人名单,督促逾期借款人主动还款。

和信贷公告内容显示,和信贷对逾期未还款借款人信息在其官网进行公示,希望逾期借款人尽快主动还款,公示期为7天,公示期后还未还款的借款人,平台会将借款人信息上传到央行征信系统。

相关人士表示,这是和信贷为了进一步打击恶意逃废债,维护行业健康环境,保障出借人的合法权益。

01

打击逃废债持续进行时

防范金融风险是当前工作的重点。打击恶意逃废债问题则正成为网贷行业出清风险至关重要的一环。

为了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现象,2018年8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99号文件,即《关于报送P2P平台借款人逃废债信息的通知》,要求P2P平台尽快报送“老赖”信息。

今年1月14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布消息称,新一批12家协会网贷会员单位将正式开通权威司法数据查询,越来越多的失信被执行人将被网贷机构拒贷,进一步加强网贷领域联合惩戒恶意逃废债行为的力度。

7月5日,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加强深圳市网贷行业严重失信行为联合惩戒工作的通知》。通知规定,网贷借款人逾期超过6个月,经合法、必要的催收,且未按要求如实提交财产申报资料情形的,可列入严重失信网贷借款人名单,甚至移交至百行征信。

12月初,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组织部分网贷机构召开“打击逃废债行为”座谈会,了解网贷机构面临借款人恶意逃废债的困难,听取企业对打击逃废债行为的意见建议。会议表示,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将配合相关部门共同努力加强社会城信文化建设,进一步加大打击恶意逃废债等行为力度,维护广州地区金融稳定。

北京、深圳等互金协会也纷纷公示失信人名单,对失信行为加大社会惩戒力度。前不久,北京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与会员机构、媒体、律师事务所共同就行业逃废债问题进行商讨分析,和信贷与宜信、翼龙贷、恒昌、玖富、人人贷等多家平台受邀出席了会议,并第一时间上报了最新逃废债名单。截至目前,北京互金协会共收到和信贷等36家平台提交的逃废债名单,涉及20万名以上恶意逃废债行为人。

可见,加强打击逃废债力度,能为行业合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征信环境,有利于行业稳定,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持续。

02

接入征信 逐步完善个人征信体系

事实上,市场上存在着一批“老赖”,他们抱着侥幸心理,有组织、有预谋地恶意逃废债,严重破坏了行业公信力,导致出借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严重的影响。

依照我国相关法律,借款人逾期不还款将可能面临民事法律责任甚至将被追究刑事责任。逾期借款人不仅要被纳入失信人名单,冻结银行账户,扣押、拍卖名下财产等,承担所有相关费用,子女入学教育也会受到影响。

越来越多类似和信贷的平台在为打击逃废债做出了很多努力,其中包括接入百行征信共享信用数据,进一步打击逃废债等失信行为,助力构建立体的个人征信体系,保障出借人合法权益。

业内专家也指出,平台接入征信,在遏制逾期、打击逃废债等方面得到全面加强,更对保护出借人的合法权益大有所益。

今年9月,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发布《关于加强P2P网贷领域征信体系建设的通知》,要求在营的网贷机构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运行机构(即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百行征信等征信机构,持续开展对已退出经营的网贷机构相关恶意逃废债行为的打击,以及加大对网贷领域失信人的惩戒力度。

10月,江西地方金融监管局在其官微发布公告称,江西各地各级网贷整治办将把恶意逃废债的网贷平台失信借款人信息纳入征信系统,并通过网站予以公示。

也有平台人士认为,接入百行征信系统,在打破行业信息壁垒的基础上实现风险联动预警,同步向百行征信提供及时、准确、完整的平台用户基本信息、借贷信息以及与个人信用相关的其他信息,最大程度保护出借人的权益,助力了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完善,推动了市场化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

和信贷相关负责人表示,恶意逃废债乱象不仅影响了行业的公信力和出借人的合法权益,更造成了社会信用体系的破坏。和信贷将坚持打击恶意逃废债现象,保障出借人的合法权益,维护良好的行业环境。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