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依赖平安,一朝放手,金融壹账通何去何从?
大嘉购整理编辑:
文章经授权转自公众号: 于见(ID:mpyujian),作者:于见,编辑:于斌
12月13日晚,金融壹账通正式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其最终定价为10美元/ADS,发行3120万股ADS,此外还有468万股超额配售权,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59亿美元。
首次公开募股前一天,金融壹账通宣布,将其在纽交所的首次公开募股金额从最初预期的5.04亿美元减至2.6亿美元,股价区间从最初预期的每股12美元至14美元减至9美元至10美元。
第一个交易日,金融壹账通上市首日高开5.1%,报10.51美元,随后大幅跳水,一度跌破10美元的发行价,最终以10美元持平收盘,市值36.3亿美元。
从香港上市传闻以及与壹钱包合并失败,最后到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后IPO规模的缩小,金融壹账通上市历程是快速而又曲折的。在科技股市值普遍下跌的背景下,平安金融科技巨子的上市时间并未赶上资本市场的最佳窗口期。
同行业公司的一位高管表示,“壹账通深入银行用户场景,根据银行的需求提供与银行在线转型相关的服务,这是一个较有希望的方向。然而,它们缺乏发展网络业务所需的独特资源,容易陷入红海竞争,其未来的利润可能难以保证。据估计,它们上市后将面临相对较大的收入和利润压力。”
数量新高,价格水平普遍偏低
2015年11月,平安集团整合了平安一账通、前海征信、银行一账通三大业务,形成现在的金融壹账通。天眼查数据显示,2018年1月,金融壹账通从SBI Holdings、软银愿景基金和IDG Ventures获得6.5亿美元投资。公开资料显示,该轮融资后公司估值达到75亿美元。
自去年以来,金融壹账通上市的消息一直在媒体上传扬,但在全球经济环境走冷和资本市场信心不振的影响下,从港股到美股的日程表一再被推迟。期间,也不乏有外界风声一再声称金融壹账通并不具备上市的成熟条件和时机。
一些操盘过金融科技中概股的券商人士表示,“在市场低迷的背景下,好的故事和理念不足以支撑市场信心,更多的公司将倾向于更稳定的融资规模。如果团队对自己的公司有信心,在价格不太高的情况下先获得一个上市公司地位,通过少量的融资和股权稀释,待市场复苏时,他们将寻求再融资,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资金。”
从金融壹账通IPO“姿态”来看,也符合上述策略。今年12月3日,当公司首次更新招股说明书时,计划出售3600万股ADS,并将公开发行价格区间设为每ADS 12至14美元,最高募集金额约为5.04亿美元。在12月12日再次更新的招股说明书中,将发行价的范围降低到9-10美元,从而将IPO筹资的最大额度降至2.6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中国股市表现持续疲软。据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22日,在2019年上市的29只股票中,有12只出现了首日破发,首日破发率为41%。与2018年在美上市的中概股相比,2019年最显著的特点是美国上市公司数量再创新高,但融资额和价格水平均低于2018年。
扶持合作,尽显徒劳
金融壹账通诞生之初,就扮演着平安集团金融技术输出端的角色。
2015年底,金融壹账通定位为面向金融机构的技术与服务平台。第二年,开放平台和赋能产业转为平安集团的新定位。2018年,平安集团甚至将品牌标识从“保险·银行·投资”改为“金融科技”。
在业务方面,金融壹账通直接负责向外部机构出口金融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这是当前金融技术主流轨道,他们看重的是中小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的机会。
据奥维咨询统计,2018年中国金融机构科技支出累计投入152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21.4%,2023年预计达到4008亿元,彼时中国金融业科技服务市场将实现48.7%的复合平均增长率。
与一般金融服务商收取的前端费用不同,金融壹账通的收入模式更注重与客户的合作,采用“深化整合”的收入模式,按交易次数(贷款生成、索赔处理、数据库查询、API调用)收费。建立了基于交易量的利润分享模型。
当客户在金融壹账通平台上增加业务量时,金融壹账通将成为其运营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而进行深度融合。
招股书显示,2016年,公司主要客户平均购买产品1.7个,2018年增长至3个,收入77%来自利润分成。成立以来,帮助金融机构客户完成终端交易1.8万亿元。
从客户数量上看,截至2019年9月30日,金融壹账通已服务3700多家客户,包括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99%的城市商业银行和46%的保险公司。
金融壹账通表示,目前公司仍处于一个转型关键期。金融科技行业竞争激烈。不仅有恒生电子这样的机构可以进行开发和提供定制服务,还有BAT等互联网公司更具人气和流量优势的降维打击。
此外,值得关注的还有金融壹账通的海外布局进展。根据招股说明书,泰国前十大银行中有三家采用了金融壹账通的风险控制解决方案。
在日本,金融壹账通和SBI集团成立了一家合资企业,为日本银行提供服务。同时,金融壹账通还与韩国三星的SDS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开发跨境区块链贸易网络。此外,它也被称为“区块链概念第一股”。在香港,金融壹账通为金管局协助建立了一个连锁金融交易平台,为12家银行提供服务。但假如企业盈利能力持续疲软,即使有再多的扶持合作,也显得徒劳。毕竟,企业寻求金融解决方案是为了带来效益,而一个连自己的效益都解决不了的服务机构,怎么能让人相信他的解决方案是行之有效的?
过度依赖平安,估值难扩大
全中国乃至全球有无数的企业和金融机构缺乏科学有效的资产管理分配和解决方案,他们可能并不缺少业务来源或资金储备,但是对于如何满足客户金融需求,对现有资源进行调动整合并不十分擅长。同时,这也是一项极其花费时间和心力的事情。于是,金融壹账通看到了这样的市场需求和缺口,率先实行了特有的商业模式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上述市场缺口也成为金融壹账通业务模式的基础。根据官方信息,金融壹账通定位为金融机构的业务技术云服务平台。但从目前来看,金融壹账通的营收压力明显过大。招股说明书显示,金融壹账通三年累计亏损近34亿元。
2017年收入5.8亿元,2018年收入14.1亿元。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前三季度,金融壹账通净亏损分别为6.07亿元人民币、11.903亿元人民币和10.49亿元人民币。
唯一的好消息是,就净亏损占总收入的比例而言,确实是呈现一个持续下降的趋势。
在此之前,中国平安联合首席执行官陈心颖曾专门谈到过金融壹账通的亏损。她认为,“金融壹账通 50%的成本都在新产品上。如果不生产新产品,我们可以立即盈利,但金融壹账通将继续开发和投资创新产品。”
在招股说明书中,金融壹账通表示“过去曾发生过经营亏损,预计未来也会有经营亏损,我们可能会无法实现或维持盈利能力。公司正处于发展初期,将继续投入大量成本来开发解决方案,实现商业化并促进业务发展。”
可以说,当一个上市公司无法对股民承诺盈利,似乎也就解释了上市当日破发的根结点所在。尽管存在厚积薄发的时刻,但并不是所有投资者都能有足够的时间和资本进行等待。
事实上,作为平安集团孵化的金融科技公司,金融壹账通的运营在各方面也非常依赖平安集团。
以营业收入为例。名义上,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前三季度,金融壹账通从平安直接获利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36亿元、3亿元和6.77亿元,分别占金融壹账通总营业收入的40.5%、37.3%和43.56%。
同时,平安集团也是其最重要的技术支持、客户获取和人力资源支持的提供端。金融壹账通在平安集团2017-2019年第三季度的采购费用占总费用的比例分别为23.9%、27.6%和15%。在投融资领域,金融壹账通与平安集团交易频繁,包括为平安集团发放委托贷款、向平安集团购买金融产品、获取贷款、租赁设备等。
金融壹账通还与平安集团签署协议,如果平安集团继续持有或实际持有至少30%的股份,会将合作期限延长至IPO后10年。过度依赖平安集团,显然无法撑起金融壹账通更大的估值。而当某天融资扩大,平安集团的股份占比被稀释,金融壹账通又是否还能如往常一样安稳地享受平安的扶助加持?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