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职业故事,天作之合?
大嘉购整理编辑:
文章经授权转自公众号:子弹财经(ID:wwwhygc) ;作者:李老师
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内容平台,长时间以来,知乎内容高地的地位都难以撼动。得益于平台独有的社区氛围和价值观,其平台规模和影响力的递增,开放、真实、专业的内容特性也成为泛娱乐化互联网时代的一股清流。近九年时间里,知乎也已成为用户超2亿的平台,积累了众多优秀回答者。下一步,如何找到新的增长点?如何继续完善内容生态?如何打造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在知乎,每天有大量用户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见解。基于真实、生动形象、充满细节、情感充沛的职业故事,一向受到知乎用户的青睐。沉淀多时,或许是时机已到,知乎打出了最合适的一张牌。
近日,知乎启动职业故事大赛第一季,以“讲述亲历故事,记录真实人生”为主题,面向全网征集真实的职业故事。参赛作品经过初步筛选、用户投票、评委评选和真实性核查后,作者不仅可以获得最高15万元的奖金,知乎也将与优质创作者签约,并联合腾讯视频、光线影业、开心麻花等影视机构,作家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人物》等出版机构和媒体,共同进行作品开发,为优秀作品打通影视包装、图书出版等丰富的传播渠道,为优质创作者提供更多收益机会。
这场公开的征文评选活动,不仅是对知乎内容边界的一次探索,也催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内容及创作者。
知乎用户“健壮的二牛哥”记录了身处平凡岗位,却顶着高危风险日复一日的煤矿工人的日常。“三块儿炭壳子夹一块肉,吃的是阳间的饭,干的是阴间的活。”他用一句话道出煤矿工人的日常,最接地气的文字,展现出了最真实的职业状态。
知乎用户“郭不紧”将自己的跨专业律师之路结合亲历故事记录下来,并按照章节的形式进行更新,不仅极具可读性,又为“律师”这一职业带来新的认知。
知乎用户“SamGIU”通过对身边朋友成长遭遇的纪实,侧面体现出朋友母亲作为心理咨询师,对朋友成长之路的深远影响。
截至目前,“知乎职业故事大赛:工作和生活中,有哪些让你念念不忘的亲身经历?”问题下,已经产生了多个投稿回答,每个回答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赞同量和评论数,这是真实故事换来的真实数据,是由高质内容带来的用户流量和交互行为。无论“知乎职业故事大赛”最终胜出的用户是谁,对于知乎而言这场活动已经成功了。
“知乎职业故事大赛”提供了一个契机,既激发了大量用户的创作意愿,也提供了一个整合优质内容的入口。从效果上来说,既挖掘了全网的优秀创作者,沉淀了优质内容,又能吸引内容消费者的流量。虽然模式这么好,但不得不说的是,这件事只有知乎能做好。
究其原因,知乎最大的内容价值建立在大量优质用户的创作上。问答形式的社区机制,让不同的用户可以在一个主题下创作出各不相同的内容,良好的社区氛围也提供了更好的创作土壤。而这些具备着极强原创性的内容,也更符合人们喜于“尝鲜”的内容消费习惯。
显而易见,知乎并不缺乏那些脍炙人口的职业故事。
知乎医学话题优秀回答者“死者代言人”写的知乎盐选专栏《法医现场笔记》, 用故事的形式带读者回到他经历过的刑侦现场和各种离奇案件,从法医的第一视角,我们会读到抽丝剥茧找出真相的过程,也从法医的角度,在生死面前看到了更多人情冷暖。
知乎用户刘骁骞,同时也是央视驻外记者的他,在知乎盐选专栏《在哥伦比亚丛林中:我与游击队员的一周》中,从战地记者的视角带领读者重新审视“哥伦比亚革命武装力量-人民军”这个充满争议性的组织。
同样的,在“知乎职业故事大赛”的内容征集中,知乎用户“晚霞中的灿烂少年”则以第三人称视角,讲述了一位嫁到广西边境的越南新娘的一生,而这个人也正是他的母亲。在缅怀思念父母的同时,他也希望能让大家关注到越南新娘这个特殊的群体,对现实进行了反思。
内容的多元化、深层次,成功打造出了一个个知乎优秀回答者。如果在KOL领域做个划分,知乎优秀回答者的标签不同于一般段子手、网红、大V,他们的属性皆为某一领域的专家或权威。
首先在内容上,知乎优秀回答者所活跃的物理、化学、生物、法律、金融、心理等领域就是普通娱乐类KOL所不考虑的领域内容,原因很简单——门槛过高。
此外,在内容上并非简单的拼凑改编,或者转发搬运,知乎优秀回答者的回复皆为独一无二的原创,既有引经据典,也有个人观点,在影视、生活乃至文学等话题领域中,这一点尤为重要。
因此,我们可以在知乎上看到形形色色的优秀回答者。
高门槛领域,借知乎成名出书的伦敦大学学院神经科学博士后赵思家;提升个人影响力,成为科普达人的中国国家天文台研究员狐狸先生……
创作型用户,在知乎成功创业的北漂,北京小靖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匡靖;工作之余成功打造副业,专业分享职场经验的某公司HR小红拖拉机……
知乎聚集了最优秀的一批创作者用户,其中虽有不少已成名的,也不乏许多尚待挖掘的用户。无论是早期的知乎电子书,知乎Live还是此前推出“创作者中心”,知乎一直在尝试帮助并鼓励用户创作更优质的内容,乃至变现。
在知乎每周的“盐选”热度榜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许多涌现出来的“职业故事”。在热度榜中,《逃离金三角:在缅甸当司机的 397 天》记录了“沈星星”在缅甸达邦期间的真实见闻,为毒贩运送生活物资,好友被极端分子杀害,目睹当地大佬将手下割喉等一系列恍如隔世的传奇故事,最终逃回国内自首,并协助警方打击掉了该贩毒链条。视角独特,内容新颖,吸睛度自然不言而喻。而诸如此类的内容,每周都在“盐选榜单”更新并占据着一席之地。
如果说,“盐选”热度榜是一种对优秀创作者的鼓励,那么如今的“知乎职业故事大赛”,则是以更加直接的方式推动所有用户创作。
另一方面,知乎也希望能借此机会打造一批新的内容IP,且具有强烈的知乎基因。通过本次“知乎职业故事大赛”衍生的优质内容,无疑会被贴上明确的知乎标签。与此同时,通过一系列的商业包装,将这些优质内容打造出内容IP,不仅能维系平台与用户间的信任关系,激活更多潜在优秀创作者,还能借由培育出内容IP的影响力,为今后流量的增长预埋可能性。此前大火《长安十二时辰》,便是马伯庸基于此前在知乎的回答改编而成。这侧面印证了知乎平台所蕴藏的内容IP孵化能力。
从本质上来看,“知乎职业故事大赛”是知乎从内容运营入手,强化社区生态体系的战略层面举措。由“知乎职业故事大赛”生产的高品质的原创内容,将完善以IP为核心的内容生态建设。可以预见的是,未来还将诞生一批优秀的内容创作者携带着他们的IP内容赋能知乎社区生态。
此外,作为知乎目前最具商业化可能性的会员生态,也将从中获益。具备强大影响力和吸引力的IP内容,无疑会对会员内容体系做补充强化,更多用户流量注入的同时,也将促进会员生态的发展,为会员服务的增长提供支持。
内容生产效率是知乎立足将近9年不倒的根本,在UGC内容的鼓励创作上,知乎在不断尝新。独特的社区机制和氛围,也给予了知乎更多尝试的空间。以内容为核心的平台,通过内容运营从效果来看,“知乎职业故事大赛”很有可能会催生出下一部《长安十二时辰》。
在商业模式上,网络文学一直是整个IP生态链中最靠前的。从免费到付费观看的商业模式是网络文学的基本商业模式,也是最契合知乎天然属性的一种模式。在经济学中存在“正外部性”一说法,指的是个体的行为对系统中的其他个体产生的正向效应。
对于知乎而言,一方面,由“知乎职业故事大赛”所催生的优秀创作者,会对其他潜在创作者产生“正外部性”,激发他们的创作积极性。而另一方面,优质内容让知乎用户规模有效增长后,让知乎能够在边际成本为0的前提下,基于会员生态体系与社区免费内容相辅相成,在95%的免费内容中,找到那5%的付费商业模式。
公开征集职业故事的模式,放眼当下,微博内容信噪比太小,做不精。微信信息流通封闭,做不大。对于其他平台而言,内容创作者的不足,用户量级的短板,以及影响力尚处下游,都成为遏制条件。
这也是为什么只有“知乎”+“职业故事大赛”能做得相得益彰。表面来看,“知乎职业故事大赛”是一次内容运营的全新尝试,如果再放眼未来,这也是知乎走向更大而美的一次布局。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