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大结局:给互联网巨头的“劝世良言”
大嘉购整理编辑:
在美剧《硅谷》的最终集中,一反常态地,剧集并没有像之前一样采用线性叙事。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十年后这群主角的模样,他们已经四散各地,做着不同的工作,面容也已经变得有点苍老。现在他们在参与一部纪录片的拍摄,纪录片的主创邀他们回忆他们早年的创业时光。
剧集开篇用伪纪录片和倒叙的手法,很容易勾起观众的“共情”,我们得以和主角一同审视魔笛手的创业之路(剧中创业公司的名字)。毕竟,六季七年,观众整整和魔笛手的创业者们已经非常熟悉,乃至亲近。创业,无非两个字,输和赢,还能有什么不同的结局吗?作为观众,我们当然希望这群可爱的程序员能够在剧集尾声时,终于在硅谷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是,无论成或败,放在这部剧集中都未免显得有些单薄。
当《硅谷》借助每一个角色开始进入回忆后,我们终于接续上了前一集的剧情。这也解答了我们的疑问:作为一个已经在技术上实现突破的公司,为什么在十年后已经没人记得了?原来,就在技术发布会前夜,剧中的男主理查德通过短信数据的遗失发现了他们所发布的网络的一项致命问题:他们的人工智能在优化算法的同时,算法也同时在相应地优化人工智能。因此人工智能成指数级的飞跃发展,现在已具有极强的入侵性,魔笛手的网络一旦被发布,金融系统、武器系统等所有至关重要的信息数据都将因此而泄露。剧中的极客吉尔弗约尔觉得,信息一旦泄露,纯粹的暴力将成为世界上唯一的权力,而隐私的时代将彻底划上句号。
这一设定延续了西方科幻文学“弗兰肯斯坦”式的经典命题:技术制造者最终将制造出的是一个比自己的能量大得多的科学怪物,制造者最终将被技术所反噬。在最近如《西部世界》之类的科幻剧集和《异形》这样的电影中已屡见不鲜,但《硅谷》显然没想做成一部科幻片,剧集的每一季都紧贴当下的科技热点,讽刺了互联网公司巨头的霸权主义和虚伪之处。但《硅谷》只是借鉴了弗兰肯斯坦式的设定,却并没有延续这一设定,它没有向我们展示一个隐私时代的终结会出现何等的可怖画面,而是让剧中的角色们对这一可怕的未来景观感到窒息。因为他们是极客,他们懂得一旦放任网络发布出去,任何的事后补救都于事无补。
他们决定以故意“失败”的方式挽救人类的最后一丝尊严。这种无名英雄救世界的桥段设置,无疑为这部喜剧最后的落幕增添了一丝悲情意味。他们以放弃个人的成功,来换取了世界的安宁。他们选择了“科技向善”,而并没有选择与大公司合作,让自己成为世俗意义的硅谷新贵。
不得不说,这个结尾充满了“劝世”的意味,在过去的这两年中,多家互联网公司被爆窃听用户。对于用户数据的掠夺和窃取成了喂养互联网巨头的重要养料来源。互联网巨头之间的竞争也愈发变得丛林化。在《硅谷》的最后,纪录片的主持人问理查德,你没能让这个世界变得美好,你不觉得遗憾吗?理查德苦笑了一下,说我觉得我们干得还行。
这个主动寻求失败的结局像一个梦幻乌托邦,在现实世界上,它恐怕只能是一个愿景。
特别声明:本文为DoNews签约作者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转载请联系DoNews专栏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上一篇:游戏界的豆瓣如果完成淘宝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