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嘉购无卡支付APP咨询: 微信:18833195
大嘉购(www.jinkongqianbaow.com)是广东盛迪嘉电子商户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独立电商购物及移动支付品牌,资金由持人行颁发支付牌照支付机构“盛迪嘉支付”提供结算服务!

解析《演技派》:于正式纠结下,一个非典型的模式创新样本

大嘉购整理编辑: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娱乐资本论,作者:吴晓亚 编辑:谢维平

“我的戏和节目不可能被所有人看好,我也欢迎别人来批评我。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我一直给自己心理暗示,‘你在一个很低的位置’。这都让我有一种‘我要逆袭’的感觉,是我写作和创作最大的源泉。”

《演技派》拍摄接近尾声时,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在横店见到了于正。同时还有节目总导演胡明和优酷方负责人宋秉华。彼时《演技派》已经录制了71天。这对往常二三十天录制时长的常规项目而言已经严重“超时”。

解析《演技派》:于正式纠结下,一个非典型的模式创新样本 

而当时“竞品”《演员请就位》已经开播两期,风头正盛。陈凯歌、李少红、赵薇和郭敬明以及50位演员各有话题点,更成熟的《我就是演员之巅峰对决》铆足了劲儿,官宣了李冰冰、张国立、李宇春等人,为“巅峰”二字加持。加上爱奇艺去年制作的《演员的品格》,优酷和《演技派》已经是这条赛道上的第四员。

负责人宋秉华自然感觉得到外界的注目,此前不断有人询问优酷《演技派》的进展,迫切为今年这场表演类节目的厮杀落下判词。

《演技派》却鲜少发声。正式官宣应该是在首次录制完毕后。于正作为发起人,吴镇宇、张静初、张颂文作为导师首次亮相。对比其他阵容庞大的节目,底牌似乎只有于正的《演技派》处于弱势。

 解析《演技派》:于正式纠结下,一个非典型的模式创新样本

但惊喜的是,播出过半,《演技派》的豆瓣评分攀升至7.1,在圈内的口碑持续走高。可尽管这是于正声称“是自己最好的一档综艺”,但和隔壁两档节目此起彼伏的热搜、话题相比,存在感还是弱了些。

不是没考虑过增加流量的方法。节目设计模式之初,银河酷娱的团队也想用强赛制、强冲突来吸引观众、品牌主。但最后还是临时改了路子。胡明记得,当时节目招商时只敢跟品牌主不断强调明星制片人于正,以及于正能带来的大咖飞行嘉宾。

在表演类节目被舞台式、片段式表演定义的当下,《演技派》全方位的观察记录视角是新鲜的,模式是独一无二的。

解析《演技派》:于正式纠结下,一个非典型的模式创新样本

“整个制作过程里有没有怀疑自己选的这条赛道正不正确?会不会觉得按照安全的路子走才是正确的选择?”

胡明说这是每个原创者心尖尖上的问题。

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胡明都被四面八方的意见包围,同赛道竞技、和当红剧集制片人共事、一个模式从无到有……

“你的内心得有多坚定,才敢把一份完全不一样的试卷交出来给大家看?”

撕X、话题、经典重现就是表演类节目的所有形态了吗?

尽管胡明并不觉得《演技派》与其他表演类节目是竞品,但至少切入的都是相似领域,所以难免被比较。

其他赛道的选手虎视眈眈、动力十足。《我就是演员》便是典型的表演类节目:话题人物+竞技+经典片段重现。这是表演类节目出现近三年来的通用模式。这种模式为话题提供了源源不断发酵的动力。

 解析《演技派》:于正式纠结下,一个非典型的模式创新样本

其实只要按照这个模式创作,又有于正这个话题人物在手,《演技派》未必会在话题性上掉队,但他们最后确定了观察记录的模式,用于正的视角来记录一部剧的产生。

胡明本人有个做电影导演的梦,一直想做表演类节目。但眼看着好几档节目陆续出街,自己的项目还没眉目。2018年下半年,机会来了。

录制完《火星情报局》,胡明和于正吃饭。于正提到自己想做表演类节目。双方遂一拍即合。但具体怎么做,大家都不太确定。

但胡明可以肯定,不是目前市面上存在的类型。在他看来,现在的表演类节目无论用怎样浓重的形式去做,都感觉是在隔靴搔痒,“总感觉是在一些大的汤料、好看的八卦里面揉一点点表演的东西。”这在胡明看来是缺乏把表演本身的乐趣带给观众的信心,所以才会试图用很多八卦、撕逼、套路把观众吸引过来。他要做就做不同的。 胡明记得他们早期给出过一版模式,叫做《我的演员学院》。这个模式是以于正的视角去做一个演员学院,也是以讲课培训的方式来做。但这个方向因为参考了国外模式,之后慢慢被内部否决掉了。

后来又因为观察到于正擅于捕捉俊男美女,胡明觉得可以就此做一档男男女女一边拍戏一边真实恋爱的节目,但后来发现国外也有类似的节目。

 解析《演技派》:于正式纠结下,一个非典型的模式创新样本

国外的模式被做完做尽了,新模式又没有太多想法,胡明他们卡在这一步。但又因为有于正这个发起人,胡明一直想怎么围绕于正做模式。

从2018年底,导演团队开始一版一版地出方案给于正看。到开录前一个月,模式还在修改。粗略算下来,方案修改了二三十版的样子,几乎每个星期一版。

于正在电视剧方面是成熟的制作人,但在综艺节目领域是完全的新人,这给胡明造成了很大困扰。“每次跟他沟通的时候,他都觉得挺好,但我们无法从他身上感知这个方案成不成。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从方案上听他的意见,但是他在综艺节目上并没有太多要求,只是一直强调他要的东西要在节目里体现。”

那段时间,胡明带着导演团队几乎把全世界目前为止所有演员类节目的方案全部翻了一遍,试图从中找到跟于正匹配的方式,希望通过沟通摸到双方都觉得舒服的模式。

最后胡明发现,所有赛制类的节目都不适合。既不适用于于正,也不适合表演类节目,“因为表演的生产是一个专业,你没办法用赛事的东西去规定它,所以最后只能采取一种观察类真人秀的方式,去观察于正跟他的朋友们一起去做一件事情。”

解析《演技派》:于正式纠结下,一个非典型的模式创新样本 

于是有了《演技派》的初级形态:抽离出来,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演员行业。

这个大胆的模式最先产生在胡明脑海中。胡明记得他当时说给团队内部的时候,大家都懵了,“都听不懂,包括平台也不太听得懂这个节目。”但因为胡明振振有词、胸有成竹,“唬住”了大家,“觉得还有点意思。”这是他从《火星情报局》时练就的技能。

但《演技派》整个项目的难度还是超出了预期。胡明打了个比方,如果做《火星情报局》的难度级别是1,那么做《演技派》就是10。“首先它是个真人秀,跟喜剧脱口秀类节目是完全不一样的。再加上它是一个演员类的题材,你需要克服所有的地心吸引力。”

按照普通综艺团队的制作进度,一年可以做几个活儿,但因为胡明整个团队对表演都十分陌生,而且这类节目已经到了需要有突破的时候,所以胡明想方设法增强团队的表演积淀,以期实现突破。

因此胡明组织他们读了大量表演书籍。斯坦尼、体验派、舞台剧、电视、电影、中景、近景……有关表演的理论他们学了个遍。

 解析《演技派》:于正式纠结下,一个非典型的模式创新样本

除了理论还有实践。胡明把他们带到嘉宾张颂文那儿学表演。那段时间他们频繁出入张颂文专为演员上课的小院子,一去大半天,从下午到晚上,还吃饭。“后来他都烦死我们了,说‘你们还要听课?’”最后张颂文下了逐客令,委婉地表示,“你们如果还要来,我可能没有时间了。”

最后这些准备工作全部用在了前期策划,和嘉宾、演员甚至《紫禁城里的小食光》剧组各工种的沟通中,保证了胡明的团队成员们不再是“门外汉”。

这样,胡明总算有了底气。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演技派》是胡明第一次和影视制片人合作,而且是大名鼎鼎的于正,这一度成为他在《演技派》这个项目中最主要的任务。

于正说他要表达“演员之苦、之美、之专”,你信吗?

至少在一开始,胡明是不太信的。这个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困扰着他。

胡明记得他和于正在节目开拍前发生过很多次争执,主要在于整档节目的对焦问题,也就是节目的核心表达方向。“大家都有各自想要做到和达成的目标,如果在没对好焦的情况下,其实这个事儿压根儿就开始不了。”

胡明记得,于正说过自己想做“演员之苦、演员之美和演员之专”,因为他觉得外界对娱乐圈有很大误解,想要通过这档节目把演员的真实生态展现出来,其实胡明也想做演员行业的故事。

解析《演技派》:于正式纠结下,一个非典型的模式创新样本 

“其实我当时不是特别相信这个立意。”因为在此之前,胡明对于正的印象也来自微博、热搜,“我开始跟他打交道也是通过网络的感觉,不太了解他。”胡明直言不讳。

成年人的世界有太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此胡明只能一再试探,试图弄懂于正的真实意图。

于正很强势,胡明也不是个脾气好的主儿。那时每次吃饭胡明都会和于正发生争吵。最激烈的一次争吵在横店,开录前一个多月,“当时我其实在试探,说‘如果你要收视率、要节目稳赢的话,拿欢娱所有的艺人来做一档团综就已经很好看了,为什么要做一个素人提高演技的节目’?”于正当即发火了。“他觉得那个时候项目启动大半年了,我为什么还不理解他的用意和初衷。”胡明这样觉得。

一次次的争吵和相处渐渐让胡明对于正有了重新认识,也改变了自己和于正的相处方式。他们给于正起了个绰号——“刚萌烈火葫芦娃”,即又刚又萌,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满脑子只有工作,精力永远旺盛,自制力超强。“你看他减肥就能看出来。”所以胡明感悟到,跟于正打交道一定要坦荡,否则会收到他的无情diss。 也就是在那次大的争吵后,胡明完全相信了于正参与到这档节目中的初衷如他一开始所言。这之后的拍摄过程中,两人的争执逐渐变少,项目进入正轨。

但胡明还是感觉得到常年的制作人工作让于正习惯了掌控剧组,这一点令他头疼不已。因为于正要求想到之后马上就要有人去执行,在他的公司从来就是这样。

解析《演技派》:于正式纠结下,一个非典型的模式创新样本 

胡明承认,因为节目是要体现演员行业的生产链条,所以于正在整个节目的发展和主体编剧上确实帮了他们很大忙,“因为这是他的生活和工作,所有东西都在他脑子里,在编剧上确实发挥了很大作用。”但这也给胡明带来极大麻烦。因为只有于正自己知道下一步是什么,所以导演组需要随时stand by。

很早之前于正就在微博上预告过李嘉欣的到来,更让女神在自己写的剧本中饰演杨贵妃。这个片段就是临时加的。

但接到任务后,胡明他们要核算成本和所有演员的档期,让所有工作人员配合真人秀的记录,把一切做的好像很正常,但实际是,于正刚刚想到的,可能马上或明天就要开拍。胡明应对了很多次这种突发。

 解析《演技派》:于正式纠结下,一个非典型的模式创新样本

这和胡明以往主控《火星情报局》的感觉完全不同。

因为是记录于正作为制片人的操盘经过,演员层面就必须要按照于正的眼光来选,入了于正法眼之后,才轮到导演组按照真人秀的标准去选拔。

导师方面,两个是于正的朋友——张颂文和张静初,都是于正邀请的。吴镇宇则是节目组挑选的嘉宾。 在第一期节目里,吴镇宇因为台风错过几个演员的选拔。张颂文心软、张静初感性,于正也顺着另外两个人的话留下了三位演员。吴镇宇到来之后,格局发生了变化。于正等三人看好的演员,吴镇宇偏偏持保留意见。镜头切到于正,表情有些微妙。

“你们选吴镇宇过来,是要制衡吗?”

胡明否认了这个说法。“没有这种想法,当时在决定做这个模式的时候,没有想过做老师之间的故事。”胡明认为,一旦导师们开始battle,节目的焦点就会被模糊,所以并不希望他们制衡,只是希望每个老师的性格有所不同。

解析《演技派》:于正式纠结下,一个非典型的模式创新样本 

其实在最开始,胡明也曾试图用一种非常具体、常规的形式来主导节目、主导于正。后来发现主导不了,索性后退一步以观察的角度来记录,“就好像有一辆车,导演组需要去把一下方向盘,但发动机本身很大一部分是于正。”这是胡明给自己和于正在《演技派》中的定位。

可只有一台“发动机”显然无法提供在同赛道中脱颖而出所需的足够动力。

“所有原创,最大的敌人是周围人给你的意见”

原创模式压力重重压力。

去年表演类节目成为2019年的平台必做项目,优酷自然不能在这条赛道上缺失。胡明记得,去年大年二十九,他和公司CEO李炜和一起到优酷提案,手握于正这个资源。

那时的模式还是上文提到的《我的演员学院》。“除了我们应该还有别人也在提关于演员的案子,我们只是其中一个。”胡明知道,竞争者众多。但凭借于正和银河酷娱的招牌,胡明感觉得到,优酷应该是很有信心的。只是对案子本身应该没有太大的印象。

多年提案经验告诉胡明,这种情况很正常。“从平台的角度来讲,首先是他们的战略,第二是有看上去这么好的资源。就跟任何行军打仗一样,你的资源好不好决定能不能招到商。加上2019年大家都不是很景气,从招商角度来讲,可能要确定有比较好的资源进入才好推进。”

解析《演技派》:于正式纠结下,一个非典型的模式创新样本 

当时面对招商能力的质疑,胡明他们只能尽力强调“我们有于正,他的资源有多么强大,有这样那样的飞行嘉宾”。

娱乐资本论(id:yulezibenlun)打听到,《演技派》由阿里文娱优酷副总裁王俊亲自主持招商,招商总额过亿。据说这已经是今年表演类节目中最好的成绩。

但后来节目模式改了又改,最后有了现在的《演技派》。这个模式多少有点超脱优酷对表演类节目的设想,胡明也没底。胡明花了很长时间来解释这个模式。最后优酷、银河酷娱和欢娱三方开会时最终统一了对《演技派》的观点。“也有可能是被我胁迫的”,胡明自嘲道。实际上,胡明觉得能推动这个项目还是因为优酷的狼性文化,和他们在同赛道中跑出新玩法的决心。

他很感谢优酷愿意陪着他一起冒险,因为在他看来有可能这个案子在别的地方提一万次都不会有人给人买单。

但在制作节目期间,优酷还是曾以多种方式提醒胡明,要注意流量。这无可厚非。毕竟优酷才是砸真金白银的一方。

但这些都是一个冒险的导演必须解决和承受的。团队频频崩溃,跟他说“没这么做节目的”,负责人宋秉华跟他吵了几次,胡明也一度怀疑过自己这条赛道究竟选得对不对。

解析《演技派》:于正式纠结下,一个非典型的模式创新样本 

这些问题每天困扰着他。“所有的原创,最大的敌人是周围人给你的意见。因为周围所有人给你的意见都是按照已有的模式。对于做原创节目的人来讲,信念感要非常强,当你没有信念感的时候是坚持不下来的。如何去处理周围的意见,如何去处理上级的意见,如何去处理客户的意见,如何去处理数据反馈回来的意见,都非常重要。”

 胡明不知道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

有一次喝酒,吴镇宇跟他们玩游戏,让每个人画一幅画给他看,问一个自己最关心的问题,他可以从画里知道他们心里的真实答案。胡明就画了一幅自己的自画像,然后问“我什么时候才能轻松一点?”吴镇宇说,“你装什么装,你一点都不累。你虽然身体很疲惫,但精神很兴奋。”

后来他体悟到,“导演工作就是这样,每个部分都很难,但是你想把内心的某种想法付诸实践、想让别人看的这种兴奋,可能是你自己都觉察不到的一种力量。”胡明始终兴奋于能展现演员行业的真实面貌。

但当大众把豆瓣打分人数和热度等数据拉出来看,也会明显感受到节目在流量和话题度方面的不足。

但相比之下,胡明更在意一档原创节目的价值,“我觉得它已经对这个行业产生影响。以后所有想去演戏的人可能都会去看一下,或者以后要去艺考的人会去看一下。我相信明年如果大家还做演技类节目,《演技派》对大家来讲应该是个很好的帮助。”

《演技派》杀青那天,胡明并没有像以往《火星情报局》杀青时那般如释重负感,反而觉得不过瘾,很多事情好像到这儿还没完。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