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有名无实的助贷风控 : 源头甄别“失灵” 盗用信息也能借款
大嘉购整理编辑: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 一视财经(ID:yishicaijing);作者:陶亮 编辑:张贝
监管趋严之下,在良莠不齐的线上金融科技市场中,风控实力是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石。不过,一直标榜人工智能风控优势的我来数科,却在风控上屡栽跟头,最基础的源头风险甄别能力失控。
公开资料显示,我来数科隶属于WeLab集团旗下,WeLab 2013年成立于中国香港,2014年进入中国内地,旗下还包括香港线上贷款平台Welend、WeLab虚拟银行等。而我来数科运营主体为卫盈联信息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亿元,创始人兼CEO为龙沛智。
两年前,龙沛智从新加坡捧回了“亚洲银行家创新领袖成就奖”。那时的我来贷定位于“智能信贷解决方案提供商”,即主要为助贷模式。
如今,我来贷品牌改名为“我来数科”,意图去掉金融相关的属性, 为自己贴上“科技”的标签。
于是,品牌升级后,我来数科提出全新的“BIG”战略—Big(Big Data大数据)、Intelligence(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Growth(High Growth Potential Group高增长潜力人群)提升风控水平,并称自上线开始就以大数据风控为核心基因,并已经采用了其自主研发的风控系统,然而这套系统在运行中却出现不少漏洞。
1
风控漏洞:盗别人信息也可以借款
从更名前的我来贷,到如今的我来数科,其一直在强调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处理、风险管理和营销获客,并借助自主研发的实时大数据处理平台为产品运营、风控、营销预测等场景提供全数字化支撑,短时间内计算出客户的风险程度。然而一视财经旗下新媒体新金融名人堂却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几则真实案例发现事实绝非如此。
案例一:裁判文书网显示,2018年11月26日,家住湖南省澧县的陈勇以帮李某查看贷款进度为由,骗得李某的手机后,冒用其身份,在“我来贷”网贷平台贷款9900元,并趁李某不注意,将钱款充值到李某的微信钱包,后又转入自己的微信账户,并删除所有的相关记录。
案例二:裁判文书网显示,2017年10月20日,出生于湖北仙桃的郑屹在武汉市江岸区江汉路声直大厦二楼游戏厅,以借打电话为由,取得被害人汪磊的手机,通过知晓的开机密码,先使用该手机的“我来贷”、“招联金融”等网络借款平台借款,借款成功后,再通过微信转账、支付宝转账、支付宝红包等方式盗窃汪磊手机绑定银行卡内资金人民币32692.50元后将手机还给汪磊。
案例三:裁判文书网显示,2018年4月1日,家住宁夏灵武的哈某某盗用被人身份证名义在“我来贷”网络借贷平台申请2万元借款,该借款系通过北京快快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真融宝)居间服务,与仇某某甲之间签订的借款。
从这三则案例中可以看出,前两则为我来数科自身提供借款撮合业务,第三则应是为其他平台提供导流服务。无论是那种模式,我来数科标榜的人工智能风控已经在源头上失去了对风险的甄别能力,而这也正是控制贷款风险的关键所在。
按照我来数科所表述,利用自主研发的大数据处理平台和风险管理系统,并以其结合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每天都在处理超过上百亿次的数据访问,支持万亿级数据实时计算,可在秒级内整合和分析大数据,从而计算出客户的风险程度,以此为消费者提供革新消费金融服务,同时亦为顶级的金融机构及企业提供独有的金融科技解决方案。但在这三则案例面前这些却好像成了空中楼阁。
2
抢食美团、阿里困难重重
品牌升级必然伴随着业务的调整,实际上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我来数科便开始从C端市场转向B端金融机构输出技术。但是从上述案例发现的漏洞如不及时堵住,未来技术输出或很难成功。
从产品上看,据我来数科官网显示,其主要有消费信贷、消费分期、信用租赁业务。而消费信贷主要有光速贷、生意贷、车信贷组成。
据我来数科内部员工透露,今年公司重点做小微金融。由此分析,我来数科或许将在生意贷上发力。上述报道提到,我来数科的“生意贷”主要面向淘宝、美团等线上商户,而这无异于虎口夺食,阿里、美团等均有针对自有商家用户的贷款产品,用户的第一选择也是上面的产品。
有分析人士称,即使这些用户选择了我来数科,也可能是第二选择,或者前者不能满足其需求。而在还款中必然也成为劣后项,这也对其风控提出更高要求。
此外,虽然我来贷已经升级为我来数科,但却不能放下“历史包袱”。诸如在网贷行业多有发生的暴力催收、利息高、乱收费投诉仍然十分突出。在如今的监管环境下,对这些投诉的容忍度越来越低,难免会触发其他问题,升级之路也将困难重重。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