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吹响的《吹哨人》
大嘉购整理编辑:
作为又一部改档重来的电影,薛晓路的《吹哨人》没能延续《少年的你》的好运。自上周五上映以来,几千万的总票房成绩,令其在同一电影档期位居末座。除了薛晓路的御用女主汤唯,此次的主角从吴秀波替换成在电影、剧集上双栖发展的“大头”雷佳音。雷佳音今年的《长安十二时辰》可谓小荧幕上的爆款制作,而去年与佟丽娅联合主演的《超时空同居》9亿的票房,也证明了他在电影市场上有着足够的票房号召力。然而遗憾的是,这份号召力却并未延续到《吹哨人》这部电影中。
《吹哨人》的失败,最大的问题是其类型定位的混乱,这直接导致本片在叙事节奏上出了很大问题。在电影中,雷佳音和汤唯两个角色作拥有大量的感情戏、动作戏和公路戏,这些戏份的堆叠导致剧情节奏整体十分拖沓、进而臃肿。
不知导演是不是拍爱情戏拍上了瘾,在影片的前半场,我们能看到大量的三角恋情的俗套桥段,这些桥段无一不是伴随着掩饰和误会而发生,在这些桥段中雷佳音的演绎,仿佛有种《我的前半生》中“陈俊生”角色附身的错觉。而那些无处不在的爆炸、追车和天然气管道间的冒险,一时间又恍然直接拉着观众进入了《谍影重重》的世界。两人非洲探寻真相时,汤唯饰演的女主周思凉在逃过追杀,并在后面追兵距离遥远时,毅然将自己的打火机丢入地下,造成一种很燃很爆炸的惊险感。但这些东西显然应该只能是点缀,而不应该成为电影的主菜。
剧中的角色设置也缺乏足够的合理动机。雷佳音饰演的马珂这一角色,一个很大特点是为人“窝囊”,但这个特点似乎对他探寻真相没有丝毫的内心阻碍,当麻烦接踵而至时,他丝毫没有任何动摇的进行追查,如果说和前女友的春宵一夜给了他足够的动力,那么他口口声声对于妻子和孩子的爱是否又是口是心非呢?
这部影片自上映几天来一直是偏冷门的状态,其实还与国内观众对这一话题的陌生有关。相比起《少年的你》之于观影人群近乎都能感同身受的细节摹写,观看《吹哨人》进入的其实是一个比较陌生化的语境。而电影将其放置在海外背景,涉及到中国的剧情也是虚构的中国城市,多半是处于审查的考量。虽然导演的前作《北京遇上西雅图》同样是基于“海外”背景,但别忘了,去美国坐月子这样的中产阶级热门话题与爱情故事的通俗结合,会让绝大多数观众轻松进入故事的语境。而西雅图这样的电影热点坐标也明显比澳洲更容易进入情境。
吹哨人,作为一项起源于19世纪美国食品安全领域的举报制度,这一制度本身是为了更好的监管企业,防止企业给社会和公众造成安全危机。而危机的第一知情人往往就是企业内部的人。知情者肩负的使命是在公司利益与公众利益之间的选择。在本片中,煤炭气化项目在非洲因为技术资质未达标而引发了非自然地震,而如果中国公司签署了和澳洲能源公司的协议,这一灾难同样也可能在中国的城市出现。单说题材,这部影片其实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价值。
它所拷问的是技术霸权借助宣传话语对社会公众造成的欺压,这种欺压伴随着平民话语权的被剥夺而发生。诸如此类的能源项目最初的公共宣传措辞无不是大书特书其益处,而对其所引发的负面影响只字不提。然而,很多时候,技术话语的垄断,让公众难以知道真相,由此追问真相也就成了不可能。而作为规划者的企业,从一开始就是以追逐利润的最大化为目标。即便这项技术存在可能的潜在风险,也不愿意停止操作,由此技术的试错以数百万人的生命为代价。
影片颇为有意思的设计,发生地的司法机关在电影中近乎是缺席的,将真相公之于众的方式是向负责国际能源项目的中国官员拦截告状,这一点可谓是十足的中国特色了。
特别声明:本文为DoNews签约作者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转载请联系DoNews专栏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