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悦刻到小野:电子烟上演“线下大逃亡”?
大嘉购官网整理编辑:
文章经授权转自公众号: 科技说说(ID:kejishuoshuo)
笔者的一位朋友,是电子烟老用户。而他在近段时间,深刻感受到部分电子烟品牌强烈的“求生欲”。
这位朋友表示,他购买过的悦刻电子烟,在一天时间内接连发来四条短信!而短信内容惊人一致——悦刻响应政策号召决定不再于网上销售,而是在线下渠道持续发力,并给出线下门店的查询方式。
如此不顾消费者体验发来连环的“短信轰炸”,让我们能够看出悦刻现在的“焦虑”。悦刻的意图很明显,那就是希望将此前积累的消费群体,尽快从线上渠道过渡至线下渠道,以保证自身运营的平稳。
身为领头羊之一,悦刻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从侧面表明,电子烟品牌举步艰难。头部品牌尚且如此,更遑论其他小众品牌。那么,如今电子烟品牌究竟处于何种处境?它们又是否有起死回生的机会?
01
遭遇挣扎与生死劫
此前电子烟的超高利润,吸引了众多企业入局。曾有业内人士表示,电子烟的毛利从70%起步!一支售价在300元左右的电子烟,进货价约为30元。就像《资本论》提到的那样,“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众多企业涌入电子烟行业中,试图成为弄潮儿。
根据中国电子商会电子烟行业委员会统计显示,截止到去年8月,中国共有678家电子烟厂,它们生产了世界上90%的电子烟;而据天眼查数据显示,截止今年3月,全国经营范围包括“电子雾化器”的公司有1558家!这意味着,平均每两家电子烟品牌共用一家代工厂。这造成电子烟品牌的产品大同小异。因此,竞争也颇为激烈。
然而,政策大闸突然收紧,对电子烟品牌造成了重创,并斩断了它们的“上升通道”。由此造成的结果,是电子烟行业来了一次“急刹车”。
我们不妨以两个颇具代表性电子烟品牌——悦刻和小野,剖析目前它们的处境。进而,一窥电子烟品牌的整体表现。
一方面,悦刻作为已占据较大市场的电子烟品牌,正在苦苦挣扎。这是因为,悦刻的主要销量来源于线上渠道。据国金证券研究创新中心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悦刻在销售量和销售额方面一直稳居行业首位。上半年,悦刻实现销售额1.77亿元,销量138.55万件。
更重要的是,悦刻去年7月就在线上渠道开始销售,有着稳固的销量。比如在今年6月,悦刻烟具线上销售市占率为9.54%,大幅领先其他品牌。但随着网上不能再销售电子烟,这对悦刻造成了重创——直接斩断了最大的收入来源!为此,悦刻陷入了挣扎之中,目前只能靠线下渠道来支撑。
另一方面,以小野为代表的小众电子烟品牌,面临着生死劫。相比其他老牌电子烟品牌,小野是后起之秀——今年4月份才发布首款产品。不过,小野却展现了很强的增长势头。但让人唏嘘不已的是,在电子烟禁令正式公布约20分钟前,罗永浩才转发了“vvild小野一次性雾化电子烟”双11在电商平台开售的消息。小野的美梦,就此戛然而止。
要知道,小野此前并未在线下建立稳固渠道,主要还是想借线上渠道发力。但当小野正欲吹响进攻号角时,却直接被“扼杀”在萌芽状态。可以预见,没有根基的小野,未来有较大可能“陨落”。而这,也是小众电子烟品牌所遭遇的共同处境。
苦苦挣扎、生死劫……不同的处境,让电子烟品牌陷入迷局中。
02
起死回生希望渺茫
电子烟,原本有一个辉煌的现在和明天。
电子烟此前有多受追捧?我们可从一组数字略窥一二。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控烟办公室研究员肖琳表示,中国15岁及以上人群使用电子烟的人数约为1000万。使用电子烟的人群主要以年轻人为主。
相比整体上亿的吸烟人数来说,1000万并不是一个超大数字。然而此前电子烟呈现突飞猛进的势头,正在有越来越多的烟民从传统香烟投入到电子烟的“怀抱”。
如今电子烟的大好势头,都成为了泡影。从趋势来看,电子烟品牌起死回生的希望非常渺茫。
首先,从政策层面看,电子烟面临的限制越来越大。国家烟草专卖局、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进一步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电子烟侵害的通告》后,电子烟已不能在线上渠道销售。京东、阿里、苏宁易购、国美、拼多多等多家电商平台都已屏蔽电子烟店铺,并下架所有电子烟产品。多方传出的“禁止”信号,已让电子烟品牌前路难寻。
此外,多地的《控烟条例》中也对电子烟做出明确规范。如深圳通过的新版《控烟条例》,就将电子烟纳入控烟管理。且这样的管理策略,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放松迹象。越来越严苛及细化的政策,在大幅压缩电子烟的生存空间。
其次,从消费理念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再迷信电子烟所谓的“健康”。此前,电子烟主打健康、无烟瘾等口号,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关注。随着爆料的增多,消费者意识到电子烟同样会对身体造成损害。近日就有外媒报道称,美国出现许多疑似跟电子烟有关的肺部疾病案例,并造成至少39人丧命。
再者,电子烟行业没有既定标准,造成产品的质量良莠不齐。部分小企业生产的电子烟,在成分、危害等方面缺失许多重要信息,让消费者心生疑虑。不再信任电子烟的消费者,自然难以产生购买欲望。这对电子烟品牌来说,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
最后,从渠道来看,电子烟品牌将会在线下陷入盲目推进中。当线上渠道被斩断后,很多电子烟品牌都会在线下渠道不断加码。但线下渠道的容纳空间有限,为了抢夺有限空间,电子烟品牌势必要投入更多的资金、人力和物力。
即使电子烟品牌舍得在线下渠道发力,还是要面对愈来愈高的成本、更为残酷的竞争、市场的紧缩等。究竟有多少电子烟品牌能撑下来,还不得而知。
其实笔者并不看好电子烟品牌能够恢复往日荣光。想着熬过这段艰难时光就能拨云见日的电子烟品牌,恐怕是想太多了。须知,前方不是一条窄路,而是无法抵达彼岸的巨大沟壑!
03
写在最后
电子烟作为借助互联网营销、销售风潮而兴起的新鲜事物,可谓兴起极快,衰落也极快。归根结底,在于电子烟本身并没有解决“安全”、“健康”方面的问题,且市场形势混乱不堪。为了杜绝这种混乱局面,自然会被重拳治理。
现在的电子烟品牌,似乎成为将头埋在沙子中“鸵鸟”,在安慰自己未来还有一点希望。但在这个敏感阶段,稍微再出一些事,就可能让电子烟品牌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就像在一些小超市、小商店出现了一次性电子烟,更方便携带和隐藏。它们不印上“烟”的名字,反而以“绿色心情”、“蜜桃乌龙”、“找抽”等词混淆视听。这些一次性电子烟,甚至还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学校周边的小超市。这些只顾赚钱的电子烟品牌是在“刀尖上跳舞”,有可能会让整个行业遭殃。
笔者认为,电子烟品牌不能为了销量和利润,就“病急乱投医”。它们要做的,是让自身产品实现进化,以符合标准和政策。在整个电子烟行业变得更规范后,相关品牌才能迎来一线生机。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上一篇:二次“消费觉醒”时代该怎样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