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超走向死亡?20家主流贷超,一半已下架
大嘉购官网整理编辑: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 新流财经(ID:xinliucaijing);作者:小慧吖
消费金融行业,瞬息万变。
年初还百家争鸣的贷款超市市场,在经历了“315曝光”、爬虫风波、知名贷超“信用管家”被清查后,如今可以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来形容。
今年1月,新流财经曾盘点20家主流贷款超市的合作产品和合作价格,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些玩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如图,曾经的20家主流贷款超市,10家已经从应用市场下架,或者从自己的主营APP中下线。
当然,下线的远不止表格中的这些,还有更多依靠一个H5页面就开始给现金贷导流的的贷超,均已“再别江湖”。
在连续密集整顿后,如今“714高炮”已经从消费金融历史舞台逐渐褪散,至少在这个阶段,已经很难看到它们的身影,那些为“714高炮”导流的小型贷超自然也无法继续生存。
众多P2P系的现金贷产品,由于关联P2P清退,自身也因资金流转困难不得不停止运营。
上述表格中,剩下10家还在运营的贷超,基本只给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持牌小贷产品导流,亦有如卡牛信用管家目前只给银行信用卡产品导流。
曾经至少上架20个甲方产品的贷超,如今只有零星6-8个产品供用户选择。
有从业者感叹,贷款超市真的会从消费金融历史舞台上退出吧?
为什么它们会放弃贷超业务?
在上述表格中,下线的贷超,除了有独立主营导流业务的贷款超市,也有诸如分期乐、快贷等APP中曾经上线的贷款超市。
为什么主流贷款超市会放弃这项“卖水”生意?新流财经将多位从业者的分析总结如下:
首先是利润问题。
贷超常规的盈利模式是向现金贷产品导流。主流的导流方式如:1、CPA:按注册付费;2、CPS:按成交额进行付费;3、UV:按点击付费。亦有头部贷款超市会开发API模式,或者联合注册的模式,实时监控甲方数据。
以上几种导流方式中,最粗暴赚钱的属于UV模式,巅峰时期一个UV超过20块钱都不是新鲜事。当然,毫无疑问,为这种暴利模式买单的甲方多为714高炮产品。
不过,在当前714高炮产品退场时期,UV模式已经极少存在。而剩下的CPA、CPS模式转化难度过高。贷款超市们也活得艰难。
在年初现金贷平台密集上线时,市场话语权在贷超手上,现金贷通常需要预付部分合作款项给贷款超市,贷款超市方才安排将其产品上架。
当下,能上架的产品只剩持牌系产品,而银行、持牌消金系玩家,通常只按效果付费,因此预付款模式也不再行得通。
每个消费金融流量群中,日常对话是“跪求合规甲方”、“合规产品API合作啦”……
无甲方,便意味着无收入。
除了考虑到利润问题,另一方面便是合规问题。
在央视315曝光“714高炮”贷超后,贷款超市这种依附现金贷而活的产品受到广泛关注。
向“714高炮”产品导流,也就间接成为“714高炮”的帮手。
此外,一般贷款超市除了给现金贷导流,亦会给其他贷款超市导流,以及向信用评分类产品导流。
正因导流的多样化,也使得流量层层分发后,难以追溯最终被哪一家机构转化。
此前就有媒体报道,某持牌机构APP导流其他现金贷,当用户下载该现金贷进行借款时发现利率高达3000%。
尽管该平台并未直接参与不合规现金贷业务,但流量层层分发转化后,如若最终流向不合规的平台,用户陷入“套路贷”或者“暴力催收”平台,难免造成平台声誉受影响。
因此,本身有其他主营业务的平台,为了合规化发展,在当下舍弃贷超,或者转成另外的开放合作形态,也就让人不难理解。
头部贷超一个月160万的运营成本
一批贷款超市已经下线,剩下的玩家,日子也没有很好过。
一家头部贷超负责人向新流财经粗略计算了其平台目前的运营成本:
1、团队员工大约50人,一个月员工的薪酬支出大约100万元;
2、在一线城市租房,房租费加上水电费等,一个月大约30万元;
3、贷超自己也需要采量,应用市场、信息流、大额拒量等渠道均需要合作,平均一个uv大约2-3元;
4、服务器以及一些其他数据成本,大约20-30万元。
综上,一个月基本的运营成本160-170万元。
当然,如果砍掉一些人力,换一个便宜的办公场地,一个月即可节约30-50万元。可即便如此,作为头部贷超,一个月100万元也是必须的支出。
对于该平台而言,由于早期积累了约3000万用户,目前合作大约30家贷款产品,才不至于走向亏损。
但是剩下的中尾部贷款超市,只有不到10家产品合作,收支极难平衡。
在放弃导流业务之前,新流财经也发现,一些贷超平台正在寻找最后的转型出路,主要方向有4条:
1、有小贷牌照的主体,有的已经开始自己放贷;
2、建立内容平台,类似“我爱卡”的信贷信息交流论坛,试图为现金贷用户创造有价值的内容,从而吸引甲方的合作;
3、为线下大额以及车贷等产品导流,但有试水过该业务的贷超表示,转化率低,毕竟线上现金贷用户与线下大额信贷以及车贷类用户是不一样的群体;
4、开展权益类合作,从用户的衣食住行入手,建立一个生态体系,例如当前招联、海尔等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推出的会员制服务,在为会员提供借贷服务的同时也提供话费、电影票、视频VIP等服务。不过此类服务适用于累积了上千万流量的贷超平台;
……
诚然,不管是哪一种转型方式,贷款超市的前路都无法与当年的辉煌匹敌。
在不确定的阶段寻找确定的未来,恐怕是当前贷款超市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