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亿流量,10万年薪,今日头条带给科技内容创作者的新机会
大嘉购官网整理编辑:
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懂懂笔记(ID:dongdong_note),作者:懂懂 编辑:秦言
AI、5G、IoT……新技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人们对科技内容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根据今日头条的数据显示,平台上每十个用户中就有一个关注科技内容;泛科技领域的全体裁内容在今年前三季度的总阅读量为322亿,日均阅读量高达1.2亿。显然,科技领域已形成一个重要的内容生态,并且作者、企业、商家在这个繁荣的生态里都能受益。科技内容生态,正成为今日头条大内容生态的一个缩影。
No.1内容“变大”,内容的多维度价值也让梦想变大
每个内容从业者都有10万+的梦想,但在今日头条平台上,10W+已是常态。仅在泛科技领域,平均每月诞生4500篇以上10W+爆款,350篇以上100W+的超级爆款。科技自媒体爱范儿,在苹果新品发布会之际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因为信息够全面、发布够早,迅速产生了112万的阅读量;科普作者回形针PaperClip发布的“如何制造一颗原子弹”这样一个主题看似冷门的科普短视频,播放量竟然达到223万;而科普作者震长,第一时间在微头条发布的嫦娥四号登月的消息,阅读量高达 252万;更不要说某说车的自媒体号一次线下活动的带货量堪比一个4S店一个月的销量。
这在过去都是难以想象的。很多人一直发愁“拿什么取悦读者”,其实从以上例子不难发现,在今日头条平台上,无论是文章、微头条,还是视频,只要内容过硬、找准节奏,都会有很好的消费量。而且,爆款并不单纯的只来自百万级粉丝的大号,很多新入驻的科技自媒体或个人,只要原创内容有含金量,冷启动期间就可能迅速产生爆款。
今日头条上,除了媒体、自媒体、大V、大咖们,企业官方号同样贡献了大量内容,而这类内容的价值,并不止于变现。可以说,某种程度上,很多企业官号的小编们玩得风生水起。小编们的个性化表达,以及企业自带的文化属性,与丰富的结合热点和日常话题的原创表达,让企业的形象有了温度。
例如支付宝,2018年借着公布“支付宝可以刷公交卡了”的消息,入驻今日头条的官号喊话微博官号PK粉丝量,并号召头条粉丝帮忙助力,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粉丝量暴涨到200多万,今天支付宝在今日头条的粉丝量已将近400万。像支付宝一样的很多企业官号,通过玩内容,变成了鲜活有性格、有情绪、有魅力而没有距离的形象,其背后的价值,还有品牌传播、公益价值等更宝贵的意义。
我们正处于流量红利末期,大众的注意力被广泛分散,流量越来越贵,但为什么今日头条平台上的优质作者和原创内容能轻松获得可观的流量?
在11月15日举办的生机大会上,上线7年的今日头条首度公开了其产品逻辑,那就是“一横一竖”:“一横”是尽可能丰富的内容体裁,图文、微头条、视频、音频、专栏、问答等等各有千秋,几乎涵盖所有内容呈现的方式,能满足各种偏好和特长的创作者的需求。“一竖”是尽可能多的分发方式,帮助作者最大限度地精准触达用户,扩大影响力,并让不同的分发方式相互产生联动效应。
比如说在内容体裁上,随着科技进步,视频将成为更广泛应用的一种内容创作形式:无人机的优越视野能帮助创作者拍摄更具特色的视频,智能手机自带的视频剪辑软件让过去一个团队的工作量只需一个人就能完成,这一切都在为内容价值多元化的呈现开辟广阔天地。今日头条的数据也恰恰验证了这一点,今年2月到9月,泛科技领域视频发文量增长了40%,而播放量增长了100%。可以预测,今日头条泛科技领域将涌现出海量令人惊艳的优质视频节目。
而在内容分发上,搜索会触达“你想知道”的信息,推荐会呈现“你可能感兴趣”的信息,关注则展示“你关心的人”发布的信息。
不断增长的作者和粉丝数量,正是“一横一纵”所支撑的内容生态影响力最直观的体现,泛科技领域便是如此。截止2019年9月,头条上已经有6万个泛科技领域作者。相比去年同期,万粉作者数增长了57%;十万粉作者数增长了70%;百万粉作者数增长了50%。也正是有了繁荣的原创内容生态,才有持续增长的用户成为新的内容消费者,人们在这个生态中获取信息与知识,寻找到价值观和情感的共鸣,释放各种情绪;读者与创作者,共同形成合力,再对生态产生正向推动力,生生不息。
No.2内容的商业价值,更广阔的边界有待探索
除了10万+,内容创作者还有一个迫切梦想:变现。归根结底,内容想要变现,满足读者需求与获得平台流量是基础,多样的方式是保证。
时至今日,各大平台在内容变现的形式上探索了很多模式,而今天的今日头条,集合了所有迄今为止在互联网平台上能够看到的内容呈现方式,极大方便了创作者尝试、筛选最适合自己的一种或几种表达方式,并通过相应渠道的扶持政策获得收益。
过去内容创作者只有稿费一种变现模式,而在今日头条平台,内容创作者有机会得到多元的、非线性的回报。有不少初创的科技自媒体,开通不久就通过“青云计划”获得了奖金。有的数码产品、汽车等测评类内容创作者,凭借出色的短视频内容集结了大批粉丝,这些粉丝是读者,也是用户,他们把对内容和创作者的欣赏,直接转化为点开电商链接下单的行动。还有的知识普及类短视频的创作者,除了吸引到个人爱好者,还由于传达出良好的专业范而吸引到企业客户,得到了更具战略性的合作机会。从他们身上能强烈的感受到,好的内容可以同时传达知识和商品价值。
电商变现和付费专栏是今日头条迄今为止在整个头条生态中内容变现增长最好的两个领域。在电商变现方面,今年2月到9月,泛科技领域电商GMV增长了20倍,订单数增长了60倍。这其中,科技数码这个细分领域的表现最好,很多创作者借助电商变现所完成的收入,让一些小型线下专卖店都心生羡慕。
付费专栏方面,今日头条平台今年开始通过开设专栏培训课程的方式扶持专栏作者,从2月到9月,泛科技领域付费专栏的月流水增长了229%。根据平台的规则,60%收益归创作者所有。平台上提供的培训、社群答疑、1V1指导等诸多服务,也都能有效帮助优质作者增加收入。月入过万甚至更多的“小目标”,并不遥远。
No.3平台全方位赋能,让内容的商业价值放大与延伸
如果有机会靠自己的力量月入过万甚至更多,是否更多的人会选择自由职业的工作方式?
今日头条为广大创作者们提供了这种可能性。据了解,今年前三季度,泛科技领域作者变现总额达到3000万元,预计今年底能达到5000万元。未来一年,今日头条针对在泛科技领域不同层次的内容创作者将推出相应的扶持计划,帮助原创作者们将优质内容呈现到更多人面前,更快、更多元化地实现内容变现。
针对头条号泛科技领域作者的个人、机构创作者,平台计划在未来一年中启动“科技创作者计划”并投入10亿流量扶持,培养1000个年薪10万元的作者。
目前今日头条平台上共有七大变现手段,除了广告分成、内容营销平台星图系统、鼓励优质图文创作的青云计划、作者签约等手段,电商、付费专栏、数码众测等变现途径也是平台着重拓展的变现方式。在电商方向,平台将为优秀创作者提供全链制的培训,并尝试更大量的的现金和流量补贴。在内容营销方面,平台将利用广告分成、商人化达人团等多元的渠道做营销分发,来帮助更多持续奉献好内容的创作者更好地变现。
在数码众测方面,今日头条平台今年至今已经进行过36个众测项目,覆盖了华为、OPPP、小米、三星、大疆、佳明等27个厂商,参与作者达1157人次。平台已经在数码频道成立了“高能评测团”,希望用一年时间打造20位数码领域的头部优秀创作者,也许,“高能团”能成为探索今日头条高品质商业化变现的样板,给更多创作者带来更多自我实现的机会。此外,平台还计划与更多优秀的作者、机构等深度合作,推出联合定制节目。计划用1年时间孵化 3~5 档自制节目,把他们打造成新的“大V”。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内容传播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知识、新闻、报告等不同形式的内容与广告的关系,正在发生变化。企业与企业家,以及企业与用户之间的关系,也不像过去那样隔着很深很高的鸿沟。及早拉近与消费者距离的企业,都尝到了甜头。
与个人创作者相对应的,是企业与企业家创作者。他们也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很多企业号采用官号+高管号的组合,构成自由的内容产出体系,小米系有82个账号,包括8个官号和74个高管号,今年前9个月的总阅读量超过10亿,阿里系共148个账号,包括17个官号和131个高管号,同期总阅读量超过5亿。其中有简单两个例子:不到一年时间,雷军的头条号粉丝增长了70万,支付宝的官方账号粉丝增长54万。毫无疑问,作为企业文化与品牌传播的重要阵地,企业号值得深度探索玩法以达到“少花钱、多办事”的效果。
其实针对企业号,今日头条也有一系列扶持政策,“企业V计划”就是其中之一,如果有5个以上的企业账号集体入驻,可以享受头条运营的一对一服务,借助流量扶植计划,企业可以开通矩阵、享有运营活动优先邀请等专属权益,表现优秀的企业还将得到包括开屏机会在内的品牌曝光。
【结束语】
一座山,一片森林,一个海洋,之所以能容纳不同的物种生生不息、共同繁荣,是因为循环良好的生态。今日头条之于内容创作者,也是个拥有良好生态的所在。
在这个平台上,内容的商业价值正在经历这样的变化:从单一的价值链到纵横交错层次丰富的价值生态,从过去那种可预见的线性增长,到未来可能超越想象的几何倍数增长,以及更多元的爆发式呈现。这样的内容生态,未来的空间无限大。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