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强迫商家二选一,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大嘉购官网整理编辑:
双十一马上就要到了,各大电商平台又开始了大促活动,而大家最关注的还是哪个店铺商家又推出了优惠产品,趁着在双十一期间以更优惠的价格去进行购买。当然了,就算是同一个店铺,在不同的电商平台上推出的优惠活动也是不一样的,这样一来,电商平台就不干了,他们希望对于平台商家的管控力能更强一些,自然也就有了所谓的“二选一”了。
电商平台要求商家“二选一”并不是今年才出现的,这种情况在前几年就已经发生过了,只不过那个时候平台与商家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像现在这么激烈,这个问题也没有摆到明面上来,要有操作也是在私底下去进行解决。可是这次阿里巴这件事挑明了,格兰仕还发出了正式的声明,“二选一”也就成为行业内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但这真的是一件好事吗?
为什么会有“二选一”?
电商平台的发展也有将近二十年的时间了,从最初不被人们看好到现在开始成为卖家们必不可少的一个卖货渠道,这样电商平台们就把主动权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入驻的商家想要获得平台的流量倾斜,就要按照平台的规则来玩,同时平台有权利给任何它们中意的商家店铺更多的流量。
可是随着市场竞争逐渐加剧,可以和阿里抗衡的竞争对手出现了,比如京东、拼多多。于是,平台的商家们为了提升产品的销量,就会去其他的电商平台开店,而这样一来,阿里系平台的商家订单就会被其他电商平台分去一部分。不同于京东,阿里系电商平台只是作为第三方的服务平台存在的,资本看中的是平台的流量价值,也就是我们所说的GMV,如果商家订单少了,GMV数据就会下滑,阿里自然就不能容忍其他电商平台来将它们平台上的商家“拐”走了。
而从商业化的角度来看,电商平台是无法要求平台店铺进行“二选一”的,这是有违商业道德的,也就是说商家有自由选择平台进行售卖货品的权利。当然,从电商平台来说,它们有权将平台商家从平台驱逐出去,这仅仅是需要一个所谓的理由罢了。
平台向商家店铺提出的“二选一”其实就是利用平台的流量来“威胁”商家,如果它们在其他平台也进行卖货的话,阿里系电商平台就会将其店铺关闭,这对于一些品牌的商家来说损失是巨大的,但是他们又不愿意放弃在其他平台搭建起来的店铺,就这样双方就陷入了僵局。而且还是在双十一这个能大量出货的时间点上,二者都是不可能退让的。
“二选一”真的就能解决问题吗?
很显然,电商平台推出“二选一”是没有事实依据的,就算是商家做出了选择,但并不一定就能对自己有利。阿里希望商家能在自己的平台“独家”卖货,为其提供GMV数据,而那些被“二选一”的商家却是希望这件事情闹大,占据道德制高点,最后平台还能让自己在更多的平台卖货,提升销量,说白了还就是电商平台之间的竞争。反过来说,如果一个电商平台具有绝对的优势,还会有商家到别的平台卖货吗?
阿里系电商平台在整个电商市场的份额占比超过了50%以上,是行业内绝对的巨头,自然平台的流量水平也是属于顶级的。但是根据媒体曝光的数据,格兰仕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在拼多多新开店铺的销量水平几乎与其在阿里开店十几年的店铺在经营水平上不相上下,这意味着在阿里系的电商平台内,是有商家希望通过入驻别的平台来提升产品销量的,而且这样操作的效果还要更好。
在格兰仕之外,必然还有别的商家希望可以通过入驻别的电商平台来寻找新的增长点,在其他平台开设店铺是必然的。通过此次的“二选一”事件,阿里将自己对于“二选一”的态度摆到了桌面上来,以后平台上的商家店铺如果还有和格兰仕一样想法的,肯定是要先过阿里这一关的。阿里就是希望用“二选一”来限制平台商家去别的平台开店,可是这样会有效吗?
电商平台的“二选一”竞争,归根到底是流量的竞争
电商平台的流量是有限的,而平台的商家又很多,所以无论是淘宝还是天猫,在进行流量分配的时候就需要用到一套智能化的推荐算法。表现得越好的店铺,综合数据越好,平台给它分到的流量的就越多,这就导致有的店铺流量多,而有的店铺流量就少。就比如格兰仕,当它的店铺流量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是很难再保持高速增长的,因而店铺的销量也就很会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个时候它为了找到新的突破口只能是借助于其他的平台。阿里推出“二选一”之后,很可能会起到反面效果,那些流量触顶的店铺,很可能会选择铤而走险。
但是如果电商平台能持续保持高速的增长,能一直为平台的店铺提供有力的流量倾斜的话,这些店铺自然不会萌生去其他平台开设店铺的想法。在遭遇流量瓶颈的时候,阿里想到的是利用平台的主导地位,去限制商家,而不是在业务模式上进行改良,这种方式虽然可以短时间内打压部分平台商家店铺,但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笔者认为阿里挑明“二选一”并不意味着其平台商家就会听从摆布,不会去其他平台进行操作,反而它这样做还会将自己陷入一个“非道德”者的境地,这或许是阿里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如果平台多仗着自己的权利去管控平台上的店铺,还有谁愿意在平台进行商业运作呢?
特别声明:本文为DoNews签约作者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转载请联系DoNews专栏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