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万亿家居市场,八岁的酷家乐一意专注“设计操作系统”
大嘉购官网整理编辑:
文章经授权转自公众号:倪叔的思考暗时间(ID:nishu-think),作者:倪叔
1
找准行业痛点,八年建起壁垒
中国家居行业市场规模在2020年将超过4万亿规模,家居云设计属于其中的一个技术赛道,而酷家乐就是从这个细分市场成长而来。
由于家居行业偏向传统、效率低下,亟需技术力量的赋能,因此面向家居、家居行业的企业服务,一度也曾是资本追逐的风口,但是几年时间过去之后,行业内曾经同行的玩家多已退去,而从最初的创新者到现在的守护者,酷家乐是其中少数坚持通过技术改造并推动行业前行的玩家。究其原因,技术壁垒是其一,深耕行业的决心更不可缺。
此前媒体披露的数据看,2018年家居融资总额达到213.98亿元,而专注家居云设计的酷家乐是赛道中融资规模最大的互联网科技企业之一,在2018年就获得了D轮1亿美元的融资。
与同行业通过商业模式创新,例如O2O、渠道、F2C等不同,酷家乐始终坚持技术驱动,从最早的单一工具到如今家居行业数字经济时代的设计操作系统,通过技术创新改变行业问题,提升行业效率,同时,提升相应服务体系,可以说,“技术+服务”的能力是酷家乐的两大引擎。
“我们认为渲染技术更适合在家居领域做一个面向大众、普通消费者的产品,若做一款电影产品,只能卖给大公司用,跟国外没什么区别。”酷家乐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黄晓煌曾在采访中回忆道。
事实上,酷家乐的几位创世团队都有海外研发高性能渲染平台的背景,例如英伟达、谷歌等,当时主要的应用场景是电影、建筑设计。
这样的技术团队背景,帮助酷家乐在创业初期就确立技术发展的方向及快速建立了技术壁垒,比如行业领先的基于并行计算和分布式计算的软硬件一体渲染系统,高性能云端3D引擎,精准参数化生产控制引擎,高性能矢量计算引擎等核心能力。
酷家乐首先解决了因CAD、3Dmax等传统软件引起长期困扰家居行业的问题。一方面这类软件,需要安装在本地电脑,对电脑硬件的性能要求特别高;另一方面,渲染速度慢,因为这些软件没有云端资源。
同时,为了提升设计体验,酷家乐很早就将产品“上云”,几千万个模型即拖即用,让设计师和项目方,在和消费者交流和沟通中能够快速修改设计图和模型。
在快速覆盖市场后,酷家乐没有停滞于单一工具层面,而深挖家居行业痛点,向专业化产品体系发展,直至形成覆盖设计、营销、生产、施工、供应链等环节的解决方案矩阵,构建开放生态,对接并且全面服务家居品牌线上电商、线下门店的多种场景业态。
虽然人口红利效应减退,但经过互联网洗礼的C端消费者体验的需求持续增加,B端企业需要提升技术和服务从而增加竞争力,尤其在注重体验的家居行业。B端企业通过增加技术投入来解决新的挑战,这便是产业互联网时代,酷家乐的机会。
回头看,酷家乐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伴随着设计软件行业的关键转型而诞生,又正好踏上了家居行业产业互联网转型的风口。
经过八年时间,酷家乐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算法、数据和产品模型。最新的数据显示,酷家乐已覆盖中国90%的户型库,拥有超4000万商品模型素材,每天生成渲染图超500万张,现已累计渲染图总量超8亿张,同时每天产生40万套家居设计方案,在中国家居市场整体覆盖率超过70%。
同时,平台上注册设计师超过800万,合作家居品牌达到16000家。
而数据的冰山之下,其实是酷家乐的深层能力:对底层技术的改造。
2
专注家居云设计,用底层技术改变行业
今年家居市场动作频频。
躺平设计家重装上阵,融为“躺平”计划的一环,发力家居品类消费。三维家最近也完成了新一轮融资,在融资新闻稿表示,将进一步部署家居新零售体验馆,以及联合躺平设计家构建F2B2C的生态,从设计工具向“全渠道销售解决方案服务商”升级。
而8岁的酷家乐依然在坚持技术突围的路径。
家居虽然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行业,但其行业的链条长,参与者多,复杂性高,作为一家互联网科技公司,想要在这个领域中建立生态,最好最快的方法便是以技术服务对外输出自己的能力,帮助合作的B端企业服务自己客户,从而建立去中心化的生态。
而开放生态对技术的要求就更加高了。
虽然公司总部设立在杭州,但酷家乐在杭州和上海两地的KooLab前沿技术实验室、云设计技术研究院和“黄埔研究院”,构成集聚技术势能的“一体三翼”,并且每年投入充足的资源用于软硬件开发和技术的迭代更新。
除了坚持对设计师和消费者进行前端体验上的改造,酷家乐很早就把数字化的改造延伸到产业链后方,看不见的生产端。
2019年初,国内知名家居品牌博洛尼在北京正式宣布,由博洛尼与酷家乐和因格战略合作的“神器项目”突破4万单。“神器项目”实际是博洛尼内部关于设计生产一体化的项目,其目是打通家居产业链的前后端。
2年时间,博洛尼全国门店的进店成交率从10%提升到50%,生产成品率从83%提升到99%,而吴江工厂成本下降60%,净利润再增长产值的8%。
这对于企业来说,都是实打实的经济效益。
伴随过去几年行业的快速发展,家居产业链各环节之间正在从原先的封闭、孤立甚至对立,走向融合,设计、渠道、营销、生产、施工等链接成一个互相赋能的复合生态价值系统。
以设计为切口的酷家乐,显然也在链接家居生态全产业链。一方面,伴随供应链深度拓展的不断进行,酷家乐能在用户、模型等方面,有更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一方面,酷家乐也将自身的产品和数据能力做成标准化接口,开放给合作企业。
比如酷家乐已经接入近百家软件和服务生态伙伴,包括量房软件、家居公司的ERP软件等,作为第三方平台,酷家乐建立的生态有助于和上述企业一同探索更底层的技术突破。
而在生产环节,经过两年的努力,酷家乐已与主流的生产软件如已与金田豪迈、吉夫森1010、因格、Topsolid、海迅等完成前后端的对接融通等完成对接融通,助力企业实现设计生产一体化。同时,酷家乐开放ERP对接,通过设计、生产、订单数据的打通,实现订单全流程信息化管理。
通过平台工具和解决方案帮助家居行业加速实现数字化,成为酷家乐当下的业务重点。
3
数字化,新的增长引擎
全球经济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阶段,数字经济正在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家居行业正在迎来最大规模的数字化运动。
中源家居构建行业以订单为中心、以数据决策为基础的运营系统、好莱客与齐家网合作力图流量数据双收、欧派家居三年信息化建设进入关键时刻……打开新闻搜索,家居行业拥抱技术,实现数字化的新闻并不难找。且从企业内部来看,头部家居品牌企业的生产成本结构,关于技术采购成本的比例已经逐年上升,科技在产业数字化进程中的赋能价值越来越重。
但是光靠单个系统和头部公司的努力,很难实现全产业的数字化。
首先,家居产业链长流程复杂,以家居为例,整个产业链涉及到上游原材料供货商、家居装饰及家具制造商、下游行业家居装饰及家具分销商以及消费者,仅分销环节的玩法和复杂程度就比一般消费品复杂的多。
其次,从业门槛低导致行业整体技术化速度缓慢。家居行业在过去更像是“手艺活”而不是“技术活”,很多施工团队能做好产品,但可能看不懂图纸,更不懂电脑软件和操作系统。
最后,可能也是最阻碍行业数字化的问题是,家居企业的发展程度不同。“大行业,小公司”,是对家居行业的最好描述,数据显示,国内的家居多是小规模的中小企业,业务定位时有变化。
这也造成程式化的通用方案无法贯穿家居企业的全生命周期。例如硬装起家的家居公司可能会拓展到全屋定制,而装修设计公司也可能售卖成品家居。另外,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细分领域的家居企业也会碰到各自的运营短板,诸如定制设计、生产对接,线上获客等,都有可能成为企业经营的绊脚石。
上述问题造成行业无法被一个通用SaaS所覆盖,需要更加量体裁衣的SaaS解决方案和服务,更精准、低成本地解决在业务拓展过程的新难题。
今年8月,酷家乐发布的数字化升级的解决方案“酷立方”,以解决行业内企业发展阶段不同,或面对挑战不同的问题。酷立方不再以服务商出发,而是以客户需求为核心,灵活配置不同行业、场景和系统等维度的客户,最终呈现“千人千面”的服务定制化。
以一张床为例,原材料在云南,经过上游供货商流转到广州,再到家居装饰及家具制造商之手,又经过设计、加工、生产等流程,被送往上海或者北京分销商,进行展示和销售。最终经过消费者的挑选,才被送到家里。
整个过程参与企业数量众多,数据和信息在不同场景被反复使用,但因为软件、系统和数据库等问题,各个业务环节之间的数据和信息无法有效协同起来,生产商无法第一时间获得经销商数据调整生产;经销商无法快速调配货物;设计缺少产品真实情况的了解,消费者也无法知道自己的家究竟适合什么样的家居和装饰。
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家居行业的数字化建设,而这也是酷家乐正在埋头专注的事情。
实现完备的家居一体化设计能力后,酷家乐又拓展到场景更复杂的建筑和工装领域,推出的BIM产品让行业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闭环又跨进一步:实现从量房绘制精准户型、快速建模出全景效果图,到一键导出施工图和算量清单解决落地施工管理和成本控制问题,再到后续的售后服务和工程追溯查询等。
酷家乐BIM串联起装修周期的营销、量房、设计、竣工结算、施工的全业务链,来自绘图、料单、规格的信息都可以在模型中对号入座,做到一处修改、处处联动,填补了国内装修BIM领域的空白,。
“未来,我们将更加专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化前沿技术的研发落地,通过开放合作共赢,赋能更多家居企业,加速推动国内乃至全球范围内的家居企业的数字化进程。”酷家乐创始人黄晓煌说。
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家居行业生产力进行重塑,让行业企业在数字化生态中获得新竞争力武装,这是深耕家居行业的酷家乐,下一步的蓝图:成为家居企业数字化进化的技术抓手。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