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青企业是怎样的?会看天,也会看路
大嘉购官网整理编辑:
文章经授权转自公众号:倪叔的思考暗时间(ID:nishu-think),作者:倪叔
百年未见之大变局、焦虑……是这两年被频繁提及的词语,几乎所有的企业家都意识到,这是一个多元的时代,我们面临来自多维度多层面的挑战,过往我们只是关心微观,而认定宏观与你我无关,但这两年的经历让大家看到:宏观层面的变动已经影响了整个生意圈的底层逻辑,宏观的变化甚至能决定企业的生死。因而,当下正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需要大视野的时代。
倪叔接触的不少企业家都和倪叔倾诉说:“现在太难了,以前只关注商业就可以了,但是现在,我们不仅需要低头看路,还需要抬头看天。”
这篇文章中,倪叔想与大家“分享”两个人,一位看得远,一位踩得实。他们,会告诉你,怎么看天,怎么看路。
01
看得远——未来企业必须get的技能
第一位是香港大学SPACE学院常务副院长(商学及中国发展)、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执行院长刘宁荣教授。
为什么倪叔想分享他呢?得从两篇文章说起。
第一篇是刘教授在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开学典礼上的致辞《从历史中找寻中美关系困局成因》,在致辞中,刘教授说,“我一直在等待美国政府会不会对中国政府要求加征关税,但到了现在这件事还没有落下来。毫无疑问,中国将会采取报复措施。这对全球经济格局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所以一整晚我都处于忐忑不安的状态。目前还没有最新消息,而股市一片萧条。所以今天的开学典礼,我演讲的主题就是‘困局’。”
现在我们很多企业家都知道了,中美毛衣站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的方方面面,但是在年初的时候,有些企业家还是比较乐观的。而刘教授,几乎在美国刚出手的时候,就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困局”的到来。
在这次致辞中,他从历史角度入手,深刻地分析了困局的成因,让人茅塞顿开。对于如何应对困局,他也分享了三个关键词:凝视自我、另类思维、逆境突破。“自我凝视强调重新审视自己,另类思维有助走出旧有模式,逆境突破在于加强内在定力。”
对于中美关系问题,刘教授一直都在关注。去年9月,他发表了《困局》的演讲,引起很大轰动;之后,在11月的开学季他又讲了《变局》;今年3月的开学季他讲了《困惑》;在港大SEA的开学典礼他又讲了《出路》。
刘教授认为,困局、变局、困惑后,是要变革的,变革就应该从这里(心)开始,虽然“前路茫茫”,但还是要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所以他又讲了《革心》。
“不是新旧的“新”,而是心灵的“心”。“革心”不仅在如何处理中美毛衣关系的“困局”时重要,其实,在任何时侯,任何地方做任何事情,想要有所突破,如果没有全新的心态,是很难突破的。这也出自我过去10年创建港大ICB和港大SEA的亲身经历与深刻感受。”刘教授说。
第二篇文章是刘教授在香港大学SPACE中国商业学院2019年9月开学典礼上的发言,这篇文章可以说是一发出就被刷了屏,也帮助我们更好的认知了HK问题。
刘教授认为,HK很多媒体只问立场没问真相,而真相才是最重要的。“我希望通过寻找真相的历程,能够让各方放下仇恨,为HK找到出路,并化解两地间的隔阂。”这对他学子的寄语,同样值得我们珍视。作为经常来往两地的学者,刘教授对于两地都有一个较为公允的认识。他讲的非常中肯、理性,相对客观地分析了目前的HK局势,以及对解决方案的思考。
跳开刷屏文章,看看刘教授过往的经历,你就知道了,这是个视野非常广阔的人。刘教授在2000年加入香港大学新闻及传媒研究中心出任助理总监之前,他在美国任职营销和传媒顾问公司,在纽约与华盛顿两地从事企业形象与品牌咨询。他曾任职多家中英文媒体,并在华盛顿担任过白宫记者,两次全程报导美国总统大选,采访了克林顿、布什、戈尔巴乔夫等全球知名政要,其多部深度报导的新闻作品和专著在中国内地、香港和美国出版。他还经常就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影响中国发展的议题发表演讲。
可以这么说,刘教授是一位看得非常远的学者,善于借鉴历史,预见未来。而这时当下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所有企业家都应该学习的、让自己企业不触礁的必备技能。
02
踩得实——做企业需要掌握的第一技能
第二位倪叔想分享的人是通策医疗董事长吕建明,这位绝对是一手一脚奋斗出一条坦途的典范。
2004年,吕建明在“德隆”风暴中借壳,拿下了“ST中燕”,一举成名,成为资本市场的一个传奇。杭州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他,更像一个文人,与贾平凹、苏童、余华、莫言、吴亮联系紧密,同时又与程泰宁、张永和、王澍、矶崎新等建筑名家相谈甚欢。然而,在谈判桌上,他是令众多资本运营高手肃然起敬,平静的背后,他看到的是一个常人难以企及的世界。
2006年,通策集团拍得杭州口腔医院100%的股权。“ST中燕”实施资产重组,杭州口腔医院100%股权被注入上市公司,公司的主营业务变更为从事口腔医疗行业的经营和投资。第二年“ST中燕”更名,通策医疗600763成为了国内第一家以医疗服务为主业的上市公司。
当时,房地产正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时候,而通策却以转型转制进入医疗服务行业。对于吕建明的动作,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但是现在看来,他似乎有未卜先知的能力。
然而,吕建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自己并没有那么高明,只是当时对房地产这个业态特殊风险产生了恐惧。2006年,房产不断被调控,导致现金流不稳定,经常是要么吃得过饱,要么饿得半死,发展极不稳定。他就想找一个现金流持续稳定的产业,从这个方向去考虑,也不断在做一些行业开拓的尝试。他开始研究调研能源、有色金属等行业,最后还是决定做医疗。因为医疗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很大,全国大健康领域约有8万亿市场,浙江大概在1万亿。
可以这么说,这是成功企业家对危险判断的一种本能。
不过,通策切入医疗赛道,也并非盲目。创始于1952年,深耕口腔医疗行业五十多年的杭州口腔医院,在江浙一带颇具口碑,通策通过收购它可以获得足够的消费人群,相当于在一个高平台上高起点切入了医疗领域。
不过,口腔医疗只是通策医疗切入大健康赛道的第一步。2010年,通策医疗的年报明确提出,公司是一家大型医院投资管理集团,要在做大做强口腔医疗服务主业的基础上,积极寻求其他专科领域和综合性医院的收购机会,由单一口腔转向全方位的专业医疗服务。
2011年,通策医疗入局辅助生育医疗,与昆明市妇幼保健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开始在生殖中心建设上进行专项合作。昆明市妇幼保健院系云南省唯一一所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是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医院。2012年5月,通策医疗与由“试管婴儿之父”、获得2010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罗伯特•爱德华创立的波恩(英国)合作。此次合作,通策医疗主要是看中了这家公司拥有的IVF(辅助生殖)技术,以此来为医院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很多人都说,通策这一步是绝好的棋。因为在全球大约15%的人群存在生育困难,中国的比例是12%,尤其是35岁以上的人生育能力已明显下降。生育孩子是刚性需求,辅助生殖业务一定有很大的空间。
2017年,通策医疗又开始布局眼科,和浙江大学、浙医二院合作,共建浙江大学眼科医院。
从吕建明董事长的屡次出手,我们都可以看到,他的深谋远虑以及对市场、对政策把握之准确。
吕建明曾经说过:“我所选择的产业应该是能够持续很长时间,甚至能改变一个时代的。”所以,他的目标是将通策医疗打造成中国第一的健康医疗平台,改变中国民营医院作为公立医院补缺的“宿命”,真正成为市场的主角。
如果说,刘宁荣教授的分析是让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那么,吕建明董事长则是以自身的创业经历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在困局中寻求突破——创业不仅需要有大视野,还要深谙当地的政策和环境,了解本地规则,才能让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03
他们将教你学会“抬头看天,低头看地”
说到成功的企业,就得说说马云。在阿里巴巴5周年庆的时候,马云提出“阿里巴巴要做102年的公司,诞生于20世纪最后一年的阿里巴巴,如果做满102年,那么它将横跨三个世纪,阿里巴巴必将是中国最伟大的公司之一。
马云解释说:“你能走多远,第一天的梦想很重要,阿里巴巴第一天出来就是要走80年。现在我们又有明确的目标出来,要做102年。上个世纪我们活了 1年,这个世纪我想活100年,下个世纪我们再活1年。在102年之间任何一个时候我失败,就是我没有成功。”
马云的这句话,对于企业家们而言,都有特别意义——领导者的眼光、胸怀和实力是最重要的。这些年来,我一直坚持这样的想法。领导者的眼光放不开是不行的,我们跟别人比赛,比的是谁看得更远,谁看得更高。生意越来越难做,眼光看得更远,走得就更远。
很明显,正因为马云深知这一点,所以,阿里巴巴能够成为商业航母。
我想,每个企业家都希望自己能成为下一个马云,而横跨三个世纪,做102年的公司,相信也会是很多企业家梦寐以求的。
当然,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互联网时代,商业已不局限于过去的贩运和零售的运作状态,而是渗透进各个行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当代的企业领袖们需要比以往更高更强的商业洞察。
与此同时,国际大环境的变动也时刻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川普的一条推特可能让你几年的布局化为乌有。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应该是以自己的创新力、洞察力和统帅力,为企业生产过程提供方向,有目的地为企业寻找革新源泉、善于捕捉变化,并把变化作为可供开发利用机会的人。
正如刘宁荣教授所说:“我们正生活在一个迅速变化、全球化和数字化的世界中,巨大的前景和挑战都摆在我们的面前。我们对这个世界上正在发生的事情感到困惑不解,甚至对变化无能为力。我们并不总是能够控制自己的处境,但我们确实可以选择如何看待这些变化并付诸行动。我们有时唯一能控制的就是我们看问题的视角。”
11月2日,刘宁荣教授、吕建明董事长等大咖将汇聚西湖边,论道大视野、大格局,探讨如何让企业长青。
你想知道的国际贸易破局,你想知道的经济下行之下,如何开拓新赛道,这场论坛中都有。
想要做102年企业的你,约吗?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