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要为引发的安全恐慌背锅吗
大嘉购官网整理编辑:
《小丑》在美国本土上映,延续着前段时间得奖的势头,票房走势一片大好,然而目前首先被讨论的是观影的安全问题。这一担忧其来有自,7年前的7月20日凌晨,美国科罗拉多州奥罗拉市的一家电影院在放映《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时,发生了一起枪击事件。这起事件造成12人死亡,70人受伤。被抓捕的嫌疑人以该系列中的第一反派“小丑”自称。所以这次《小丑》观影时,警方采取的安保措施中也明确强调观影者不可在脸上涂抹或用遮挡物遮盖,坚决遏制模仿犯罪。
尽管目前那些受害者家属并未组织起来抵制电影上映,但舆论的声音多次强调制片方和演员应该在现实世界中多一些对枪支安全的呼吁,以及警示电影有可能对偏执分子造成的启发,避免悲剧的再一次重演。
在诺兰执导的《黑暗骑士》中,“小丑”这一角色的扮演者希斯·莱杰将小丑角色的层次感和复杂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一个迷人的反派角色。因此,在奥斯卡的颁奖晚会上,尽管其扮演者希斯·莱杰当时已经不幸故去,组委会依然将奥斯卡最佳男配颁发给了这位不幸早世的伟大演员。
可以说,正是前作中小丑作为反派的迷人魅力,华纳才决定在时隔多年后,开发这个角色的单人电影。这部片子的风格基调与那些DC电影宇宙中的其他片子不同,它有着强烈的现实感,将小丑这一经典角色形象诞生背后的过程解剖给观众。他有着不堪回首的过去,被轻蔑,被鄙视,被憎恨,他的过去与无数失意的普通人没什么不同,也正是因为这个角色的现实性,很容易令那些在现实生活中疲惫的人找寻到一种“共鸣”。一切的文艺作品,一切成功的文艺作品,首先要做的,都是让自己的读者或观众在故事世界中找到自身形象的映射,我们表面上是在阅读、观看他人的故事,但其实是下意识的把自身的生命经验纳入进我们阅读和观看的作品中。
如同小丑的扮演者所言,大部分人都有明辨是非的能力,电影制片人没有责任教观众什么是对与错,这些道理都是显而易见的。同样,艺术家也不会因为在银幕上塑造了一个迷人的反派角色就要对公众的道德恐慌感到歉意。事实上,只要稍稍有辨识力的人都知道,优秀的影视作品根本不会用好坏对立的二元视角来看待角色。那些好人面面都好、坏人无恶不作的故事早已经不起时代的考验,也经不起任何一位具备理性思维观众的质疑。历数影史经典,从70年代的《教父》系列、马丁斯科塞斯的《出租车司机》、再到《黑道家族》《绝命毒师》《大西洋帝国》等21世纪的经典剧集,我们看到的是一连串由经典的非正面(我避免用“反面”这一词汇,因为角色是灰度的,游走在黑白之间)角色组成的一系列被深度塑造的经典角色。
经典的影视作品不惧于展现人性的阴暗面。在《教父》中,麦克一开始厌恶家族的黑手党势力、极力想要脱离家族,然而在经历了一系列惨痛的代价后,麦克意识到他必须要改变,对家人的责任感、对复仇的执念令他加剧了改变的决心,观影过程中观众对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并未感到突兀,相反,他们愿意去理解这种改变。经典的角色,会自然而然让观众产生同理心。
小说家纳博科夫的《洛丽塔》在上世纪五十到八十年代,在多个国家成为禁书。因书中以第一人称角色通篇叙述了一个针对幼女怀有不良兴趣的老男人的罪恶独白。而今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书已经列入20世纪的最重要的小说作品之一。如今,人们的理念已经愈发开明,但“艺术至上”还是“社会责任”问题,依然在舆论中有着不小的争执,但大家毕竟该有一条公认的底线:不去管制艺术家的想象力。
特别声明:本文为DoNews签约作者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转载请联系DoNews专栏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上一篇:马云缺席,双11新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