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云栖大会背后,有一个隐形赢家
大嘉购官网整理编辑: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罗超频道(ID:luochaotmt)
9月27日,为期三天的阿里云栖大会落下帷幕,一共有来自109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1万人亲临现场,还有超过1200万人在线观看大会直播。毫不夸张地说,云栖大会已成为中国科技行业大会的一面旗帜。
01
云栖成为一面旗帜
从云栖大会前身“中国地方网站发展论坛”开始举办算起,今年正好是云栖大会第十年。我是连续第六年参加云栖大会,2014年第一次参加时,云栖大会还叫“阿里云开发者大会”,2015年才正式更名为云栖,且永久落户西湖区云栖小镇。这几年,我陆陆续续去过MWC、CES等国际科技展会,我认为,从参会人员规模、大会举办水平来看,阿里云栖大会都已是世界级展会。一般的行业大会是在会议中心举办,唯有云栖大会,是占据了整个云栖小镇的园区,搭建了3万平米的展区。
在大会主论坛上,相关领导称云栖大会是跟世界互联网大会并列的两张浙江名片,云栖小镇是特色小镇经济的代表,是浙江高质量发展的缩影,这对云栖大会的定调相当高。
云栖大会不只是有11万人到现场、千万人在线观看,其凭借高含金量的大会内容已逐步形成世界级影响力,不只是技术全影响力,而是科技行业影响力。不论是影响整个行业的“五新”还是阿里千亿投资的“达摩院”,均是在云栖大会上被提出,今年的云栖大会一共迎来200+世界级科学家、1000个技术话题、110个论坛、400+科技公司合作伙伴。
成功举办中国最大的科技盛会,云栖大会背后是一个数万人的保障团队,不只是有阿里巴巴团队,杭州市同样投入了大量的人力,比如在参会沿途以及现场你会看到三步一岗的警察维持交通和大会秩序。与此同时,还有多家服务商给云栖大会保驾护航,据我观察,现场支持云栖大会的服务商有提供现场通信保障的三大运营商,提供数百人安保团队支持的杭州安保,提供业务管理服务的浙江绿城,提供网络直播支持的微吼,以及其他不知道名称的餐饮服务商、用车服务商等等。
云栖大会的成功举办,是大量的团队在支持,一共有多少人,阿里没有公布过,如果统计出来我认为是相当可观的,保守估计直接间接参与云栖大会保障的工作人员在万人以上。
云栖大会的保障有多难做?因为我特别关注直播产业,因此我对本次大会的直播进行了深入了解。从大会直播就可以看出,阿里以及其合作伙伴为了云栖大会的体验所做的工作。
02
大会直播的幕后故事
云栖大会主论坛能够容纳的人数十分有限,很多嘉宾包括媒体都是在分会场、媒体间或者分布在现场的大屏幕观看直播,但阿里云栖大会不只是覆盖现场观众就够了,阿里希望让全世界关注科技、关注云栖的人都能流畅地观看大会直播,这需要专业的大会直播服务商,负责大会直播的观众征集、预约提醒、采集摄录、内容转码、内容传输、内容转存、内容回放等工作。
跟一般大会的直播相比,云栖大会直播是一个超高难度的任务:
1、论坛数量多,现场人手配置要求高,摄影、执行、统筹、灾备、运维等等,整个大会起码要有百人到现场保障;
2、观众规模大,千万级在线,对高并发技术、推流技术等要求很高;
3、观众分布全球,面向海外观众直播难度更高;
4、直播终端碎片化, 观看阿里云栖大会直播的用户终端各异,会通过优酷、官网、H5等形式观看,跟C端直播集中在一个App不同;
5、需求复杂,技术峰会往往需要分屏,观众一边看直播一边看文档体验会更好,很多分论坛都是双语,需要中英文字幕,需要同传。
一般的企业直播公司很难满足云栖大会的需求。2010年成立的中国企业直播先行者微吼在2015年就与阿里云展开合作,2017和2018年连续成为云栖大会官方唯一指定企业直播合作平台,在愉快合作的基础上,阿里今年选择继续跟老伙伴合作。
微吼今年一共给云栖大会提供了120场海内外直播技术支持,配备了超过100人的项目团队,包括执行、统筹、灾备和运维等等,由于第二天要赶到深圳参加百度电脑的一个活动,后面两天我都是通过直播参加感兴趣的云栖分论坛,使用下来感觉直播画面非常流畅清晰,预约提醒等功能做得很到位,同时还有中英字幕、同传声音、双屏(直播+现场演讲文档)的丰富功能支持,围绕大会直播做得非常细了。
看似简单的直播背后的技术实现却非常具体。不卡顿的背后,微吼做了很多技术的努力。直播往往会出现声音不流畅、声音忽大忽小这样的小问题,微吼有一套自动化实时监控信噪比系统,结合大数据算法,可以智能发现这样的问题,在用户无感知时主动介入处理,自动更换直播推流;针对直播常见的卡顿问题,微吼有一个 24小时鹰眼智能监控系统,可提前预警将要发生的直播卡顿等故障,将直播事故扼杀在萌芽中;微吼基于分布全球的5000+CDN能力实现了直播上、下行CDN,将切片、转码放在云端直播中心基于云端强大算力实现,确保海内外观众都有流畅的体验。
了解了云栖大会直播的幕后故事后,我认为微吼与云栖大会在事实上定义了企业大会直播的行业标准,不只是技术标准,还有流程、品质QoS、服务等维度的标准。事实上,云栖大会直播只是微吼直播众多大会的一例,一份来自艾瑞的报告显示,微吼用户已覆盖1.6亿,截止2019年初已为企业客户提供了超过400万场直播服务。
微吼官网介绍称,中国每10次企业直播,7次来自微吼。尽管市场还有易直播、趣直播、视秀等企业直播平台,但微吼已经成为企业直播市场的绝对一哥。而且事实上微吼也已不再只是企业直播服务商,在吃透企业直播的基础上实现了向企业直播营销云服务商的跨越。
03
B端企业如何“吃透”市场?
C端企业一般会追求规模效应,高速扩张,突破边界,很少有公司愿意耕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B端企业应该学会吃透市场,而不是将规模放在第一位。“吃透”市场,微吼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作为最关注直播产业的科技自媒体之一,很早以前,我就接触了微吼这家公司。我曾提醒行业,这是直播行业最值得关注的隐形巨头,因其在B端做企业直播,关注度远远不如YY、虎牙和映客们,但反而是“闷声发大财”典范。2018年12月,微吼拿到了2.3亿元的D轮融资,本轮融资来自深创投。微吼是如何吃透企业直播市场的呢?
第一个是吃透企业直播客户。
微吼2010年成立,先是引入硅谷的技术,搭建了一个可容纳十几万人同时观看会议的通信架构,帮助大型活动做直播服务,让企业的活动可以精准触达无法到场的客群;行业客户积累多了,微吼开始针对教育、金融、医疗、电商等行业提供细分的应用场景解决方案,如教育行业的在线直播课、医疗行业的线上研讨会议、手术直播等;2017年,微吼推出6000元包年,且没有并发数、流量限制的“无极版”,瞄准付费能力有限却有需求的中小企业。
自此,微吼拥有了完整的客户金字塔:顶部是用旗舰版满足的注重定制需求的大客户、中间是通过标准版和专业版来满足的注重模块化需求的中型客户,底部则是使用无极版来满足的只需要标准化功能的2000万中小企业。可以说,微吼做到了“大小通吃”,企业级服务做到这一点十分不易。
第二个是吃透产品和技术。
针对企业直播微吼已拥有微吼直播、微吼课堂、微吼现场三大子品牌,形成大会直播,在线教培,多地互动,金融直播,手术直播,拍卖会零延时直播, 虚拟抠像,户外直播,电商直播,实时字幕,分屏直播,展会直播,VR直播,中英双语直播,赛事直播,航拍直播,卫星直播诸多解决方案,矩阵日趋完善。
当发现企业对直播营销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定制化后,微吼在2018年初开放PaaS 平台“微吼云”,提供组件化解决方案,让客户可将直播功能直接嵌入业务中,并进行私有云部署。
产品日益完善,微吼的企业直播技术不断迭代,形成壁垒。微吼拥有高清晰度音视频编解码技术、大规模高性能流传输技术、大规模实时消息分发系统、以AI为核心的智能应用与分析技术等九大类数十项核心技术,其中基于场景的智能压缩算法等技术已成功申请专利,连续三年成为阿里云栖大会官方直播战略合作伙伴,是微吼技术实力的证明。
第三个是吃透客户的需求。
微吼围绕“企业直播”这一场景去洞察客户背后的需求,向上下游延展。
企业做活动的本质是市场行为,做直播是希望触达更多人群,它们需要的不只是可以直播,而是“让目标客群看到活动”。如何解决企业这一需求?微吼在2019年初推出数字化智能营销平台“微吼知客”,其逻辑是:有大量的用户在微吼平台观看不同直播,微吼掌握了海量用户直播观看行为数据,如果能够精准地对用户进行画像,就可以实现基于视频直播的营销云服务。
知客的做法是,由直播出发,服务于营销全流程整合——从传播获客、潜客分析、销售线索发掘、精准引流到会后留存分析、客户成功管理,形成数据流转营销闭环。直播前全渠道推广让直播触达更多人群,直播中基于实时互动能力做持续推广,直播后基于大数据分析给出优化反馈,其核心价值是基于直播形成的用户到达能力、直播互动行为大数据以及挖掘数据的AI技术。
微吼已将知客与SaaS打通,前者基于视频直播做好营销,后者让直播体验更好,艾瑞报告《2019年中国营销云市场前景及市场解析》显示,产业互联网时代企业级营销服务市场备受关注,2018年中国营销云市场规模为93.1亿元,增长率为64.1%。未来几年,伴随中国企业对数字化转型探索的成熟以及更多营销场景的应用落地,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将超250亿,微吼在这一市场占据了视频直播营销云的核心位置,这对其来说是在吃透企业直播服务后的增量市场。
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新任董事局主席张勇提出了“五新到百新”的说法,他认为“所有的商业元素乃至社会元素,都在全面走向数字化和智能化。”微吼吃透企业直播的过程正好印证了这一点,微吼正是在基于大数据、AI技术帮助企业解决直播以及直播背后的营销需求。
随着产业互联网的到来,更多企业将进行数字化转型,企业级服务会越来越重要,数字化营销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而5G、AI、VR等技术的爆发则会重塑企业营销生态,微吼的想象空间很大。
在我看来,B端市场微吼是“吃透”市场的标杆,这样的模式更值得关注,对于创业者来说,“追风口”不一定是对的,甚至可能是错的,瞄准一个刚需市场,即便不是风口、即便规模不大,但只要在里面耕耘吃透市场,建立壁垒和重视造血能力,就一定会找到新的增长空间。“吃透”,对企业来说是一种思维,是一种定力,也是一种能力,这是云栖大会在技术外给我的启发。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