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额亏损、股价暴跌,烧钱不止的蔚来汽车为何越做越难?
大嘉购官网整理编辑:
蔚来汽车在2018年上市,但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股价跌掉了大半,而且一直都处在烧钱的状态,根据爆料的消息显示,在上个季度蔚来汽车烧掉了33亿,但不是产品出问题,就是营销策略出现问题,让新老用户颇为不满。而产品一旦出现问题,就很难再获得用户的信任,就算是后期还有新品推出,市场的反馈也会好到哪里去。
电动汽车最大的难题就是软硬件的适配问题和续航问题,很可惜的是蔚来汽车至今也只有两款产品在卖,销量都很一般,在用户体验上也是总出现问题。李斌还没有把产品做好,就开始打用户的主意,推出的关联性的售后服务不仅价格偏高,用户颇有怨言,而且成本也是很高,蔚来的投入很大。这就使得其在短短里面的时间里就亏损了几百亿,还没有能建立起平台优势。那么,这样的蔚来汽车还能持续多久?还有多少钱能拿来“烧”?
产品与服务的两难选择
蔚来汽车一开始就想做得和其他汽车厂商不一样,因此在进行产品运营的同时,李斌还在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杭州等6个城市开设了8家门店,占据了各个城市的地标黄金位置,租金成本十分地高。儿童每辆汽车的售价本就不低,再加上售后服务的附加成本,价格就更高了。从蔚来的角度来讲,在造车的同时,也希望可以抢占后期维修、服务升级等多个市场,可是,单就蔚来汽车而言,这两部分同时进行运营的投入实在是太大了。短短三年半的时间,蔚来汽车烧钱几百亿,间接导致资本市场对其开始转变态度。
李斌定位的蔚来汽车是一家互联网汽车厂商,也正是因为互联网这一因素,才使得其在纳斯达克上市之后迅速得到了投资者们的关注,而这也为其发展提供了不少的资金支持。可即便如此,蔚来汽车的烧钱速度也还是太快了,前期研发费用投入太高了,导致后期的ES8价格居高不下,对比特斯拉难有半点优势。
蔚来汽车没有自己的工厂,因此只能选择代工厂来进行操作,李斌选择与江淮汽车合作。虽然这样可以降低自己建厂带来的资金压力,可是江淮汽车代工不过是三流水平,一些用户在购买到蔚来新车之后,可以明显地看到其在一些做工细节上做得并不怎么样,完全不能符合其身价,对比特斯拉等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蔚来汽车既想把汽车产品做出来,又想通过提供的服务来将用户紧握在手里,不断挖掘用户的商业价值,反而两个方面都没有能做好,产品频频出现质量问题,后来还出现了交付困难,使得用户对蔚来汽车大失所望,资本市场表现差劲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连年亏损与难以接受的电池问题
电动汽车本就是十分烧钱的行业,乐视汽车也正是因为烧钱太厉害,才把乐视给拖垮,时至今日还没有能实现量产。蔚来汽车最开始就是在模仿特斯拉,先是推出EP9超跑,然后又推出低配版的ES6,然而,比较可惜的是ES6的销量并不乐观,而且其不是作为主打车型,交付的车辆也不多。后来推出的ES8是蔚来汽车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量产车型,定位也要更高端一些。
而从数据来看,蔚来汽车2016年亏损25.73亿元,2017年亏损50.21亿元,到了2018年净亏损达96.390亿元,在刚过去的2019年两个季度里,亏损也已经有了将近60亿,盈利状况十分糟糕。为此,李斌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200多人,将一些非重要岗位的人员进行了调整,以降低成本消耗,提高运营效率。
在连年的亏损之后,蔚来汽车ES8却是接连出现问题,一位上海的私家车主的车辆在充满电之后,因系统判断失误,导致其进行了重复充电,动力电池在充电时的高电量状态下失效概率增加,进而引发了自燃事故,对于这种主要部件出现的严重问题,蔚来难辞其咎。于是蔚来汽车决定将2018年4月2日到2018年10月19日期间生产的ES8全部召回,免费更换模组电池包,其中包括4803辆,直接损失达到2亿多美元。
这次事故之后,蔚来汽车的股价持续下跌,资本市场对于其的表现越来越失望。从技术层面来看,蔚来汽车在车辆的整体完整度和成熟度上还有较大的欠缺,对一些可能会出现的隐患和意外情况,并没有能及时推出预防机制。
蔚来汽车还有未来吗?
当前的蔚来汽车已经处在了危机的边缘,无论是哪方面做得不够好都会引发更大的问题。烧钱不止的蔚来汽车如果不能提升销量,改善运营结构,就算是有新的投资进来,也会面临资金问题。特别是在李斌设想中,蔚来汽车要做的不仅仅是汽车,而是一整套的产业链,这是需要大量的投入的。
所以,现在的蔚来汽车不仅要解决车辆的质量问题,还要在资金链和产品运营上进行运作,以降低成本、提升销量,增强交付能力,也只有这样蔚来汽车或许还能在市场中获得一线生机。而且特斯拉即将在上海建厂生产车辆,它的成本就会进一步降低,而这将会给蔚来汽车的发展造成巨大的影响,严重压缩其生存空间。
笔者认为蔚来汽车虽然入局早,可是却因为产品布局和战略上的失误,造成了如今一系列的问题。但是,作为国产电动车领域的品牌产品,其只要找对方向,还有很大的运作空间。新能源的电动车是未来的趋势,蔚来汽车有实力、有能力度过难关。
特别声明:本文为DoNews签约作者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转载请联系DoNews专栏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