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金玉其外
大嘉购官网整理编辑: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虎嗅APP(huxiu_com),作者: Eastland
2019年9月11日,香港交易及结算有限公司(简称“港交所”)向伦敦证券交易所(London Stock ExchangeGroup plc,简称LSE)发出邀约:按296亿英镑估值收购LSE部分股票,比前一交易日收盘价高22.9%。
港交所市值不过3000亿港元出头,给LSE的估值接近2900亿港元,也算竭尽全力了。
短短两天后的9月13日,LSE断然拒绝了港交所的邀约。理由有四——
首先,LSE对收购路孚特交易所(Refinitiv)志在必得,港交所的邀约不合时宜;
其次,港交所业务“地理集中度”极高,与港交所联姻是“开倒车”;
再次,LES虽觊觎中国市场,但理想的合作伙伴是上交所;
最后,交易要经多国政府批准,LSE认为非常耗时且高度不确定。
港交所是香港金融业核心的核心,说是“皇冠上的明珠”一点不过分。不料却被LES直言“落后”,与上交所相比根本不值得考虑。这样打脸,绅士风度哪里去了?
同行最了解同行,LSE看透2018年IPO融资规模全球第一的港交所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港交所规模总揽
1)上市公司数及总市值
截至2019年8月末,香港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2392家,主板、创业板分别为2009家和383家。
2392家上市公司总市值30万亿(除非注明,本文货币单位均为港元),较2017年只有2118家时的总市值还少4万亿。
香港交所总市值中,超过99%来自主板上市公司。截至2019年8月末,2009家主板上市公司总市值29.9万亿,平均每家149亿,比2017年低39亿。
2)成交金额
2016年,港交所成交金额跌落谷底,全年成交16.4万亿,主板日均成交额仅660亿。
2017年末,港交所终于允许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2018年小米、美团等新经济公司登陆香港主板,极大地提升了人气。
2018年港交所成交金额达到26.4万亿,主板日成交金额创历史新高,达1070亿。
2019年初,港交所保持了2018年的人气,3月份主板日均成交1103亿,月成交金额达2.3万亿,每家主板公司日均成交额达5653万。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7月份交易额跌至谷低,每家主板公司日均交易额仅为3424万。
不料8月份交易骤然活跃,主板月成交接近1.9万亿,每家公司日成交约4300万。目前局势下的成交活跃有些令人不踏实。
3)IPO概况
资本市场的首要作用是融资,首先是首次公开发行(IPO),其次是上市后再融资。
2018年,港交所IPO数达218家,主板、创业板分别为143家、75家。而在惨淡的2012年,统共只有64家公司IPO,主板、创业板分别为52家、12家。
进入2019年,创业板就开始一蹶不振,8个月仅有7家公司IPO,4月、6月、8月的数字为零。
而在2018年,仅1月份就有16家公司在创业板IPO,前8个月总数达62家。
进入2019下半年,主板IPO数也开始暴跌:7月15家(2018年7月有24家),8月仅1家。
4)集资概况
虽说2018年IPO数达218家,但2880亿的募集金额仅比2015年多249亿。
但2880亿港元(折合365.6亿美元)这个IPO融资总额排在全球主要资本市场第一位。纽交所以集资285.7亿美元排第二,上交所以134.7亿美元排第六,伦敦交易所以105.6亿美元排第七,深交所以77.9亿美元排第九。
这不能不说是李小加搬开“同股同权”大山的功劳。2018年IPO融资最多的三家合共募集1346亿港元,折合172亿美元(占全年IPO募集金额的47%),比上交所全年IPO募集金额还多37亿美元。这三家当中,小米、美团都采用了“AB股”架构。
2018年再融资规模却无法与2015年同日而语。2015年再融资额高达8530亿,占港交所融资总额的76%;2018年再融资额仅2560亿,不及2015年的三分之一。
IPO火爆、再融资冷清说明香港资本市场没有真正恢复人气,只是被明星公司IPO搅起一排浪花。
总融资额亦支持上述判断。2015年,港交所融资总金额突破1万亿、达到11160亿。2018年只有5440亿,不到2015年的一半。
2019年前8个月,融资总额1814亿,较2018年同期又跌一大截。
目前港交所仅成交金额这个指标还看得过去,IPO数及融资金额一跌再跌,整个2019年8月只有1家公司IPO,情况说不定会更遭。
在这个时候谋求与伦敦交易所联姻,怎能不被打脸?
港交所三大死穴
1)地理集中度高
伦敦交易所说港交所业务“地理集中度高”,指的是上市企业几乎全部来自香港及中国内地(尽管注册地可能是开曼、百慕大、毛里求斯)。
截至2018年末,在港交所上市的内地企业共有1146家,其中主板、创业板分别有1042家和104家,分别占主板、创业板上市公司总数的54.1%和26.7%。
内地企业总市值在港交所上市公司总市值中比重一直在上升。截至2018年末,1146家内地企业总市值20.2万亿,占港交所总市值的67.5%。
内地企业市值在港交所“三分天下有其二”,更是IPO的主角。
2018年IPO募集资金额排在前十位的清一色是内地企业,十家的募资之和占全年IPO募集总额的65%。1986年以来,IPO募集金额排前十的有九家来自中国内地,而排在第一的是总部位于香港的友邦保险。
LES说的不错,尽管香港是“国际金融中心”,但港交所只是“地区性证券交易所”。
2)个股严重分化
如果说港交所整体数据还看得过去,甚至某些指标还能在全球交易所中排个头名,但要知道这是一个高度分化的市场。主板公司刨去头部的数十家优势企业,其余都是“垃圾”;创业板全部是垃圾。
2019年8月,市值最大的五十家主板公司占主板上市公司总市值的59.69%,仅腾讯、建行、中移动等排名前9的公司市值合计占主板总市值33.3%。50大之外的1959家主板公司,市值合计占主板总市值的40.31%。主板总市值29.9万亿,前9家均值1.1万亿。剩下的1959家,均值为61亿。
2019年8月,成交最活跃的二十家公司的交易额占主板总交易额的45.08%,平均每家公司每个交易日成交19.4亿。剩下的1959家每家每个交易日成交2422万。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港交所是全球最大的证券衍生品交易市场(包括权证、牛熊证),2018年成交金额高达6899亿美元,超过排名第2~10位年成交额之和的三倍!那个拒绝了港交所的LSE,2018年年证券衍生品成交金额196.6亿美元,仅为港交所的2.8%。
香港资本市场越来越难以吸引真正的投资者,沦为“赌场”。
LSE的回复中有这样一段话:
“收购对价有四分之三是通过HKEX的股份支付,对我们的股东来说投资吸引力显著降低。我们觉得你的股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香港目前的形势使这个不确定性更加显著。
“另外,我们怀疑HKEX作为长期战略通道定位的可持续性。”
直白地说,就是不看好港交所的未来!
3)创业板惨败
1999年11月25日,香港创业板开始交易,首发的7家企业“星光灿烂”,风头远远超过当时在主板IPO的新贵。2000年,TOM等重量级公司的上市引发认购狂潮、47家新上市公司共募集资金148亿,平均每家近3亿。
这样的开头可谓不错,不幸的是,香港创业板的元年居然也成为它的顶峰。此后,香港创业板新上市企业数量及募集金额低下,无法吸引优秀创业公司的香港创业板失去“源头活水”,离“东方纳斯达克”的梦想越来越遥远了。
2001年、2002年,创业板IPO宗数均为57家;其后一路下滑,2005年到2010年每10周才有1宗IPO;2007年、2008年,每年2宗……2011年起IPO宗数回升,到2015年达到34宗,但募集资金总额仅28亿,平均每家募8235万。2018年,IPO数上升到75家,但平均募集金额跌到6800万,折合870万美元,低于许多创业公司的A轮融资规模。拿到数千万美元A轮的也好不到哪里去,IPO只能拿几百万美元的香港创业板公司什么“成色”?
2018年,创业板公司总市值仅占港交所上市公司总市值的0.62%,平均市值4.8亿港元。
2019年前8个月,创业板IPO数跌到7家,平均每月还不到1家。整个8月,383家创业板公司总交易金额仅28.5亿,日均1.3亿,平均每家公司每天34万成交额。
虚度将近二十年,香港创业板一事无成,对稍微优质一点的科技企业没有一点吸引力。自以为是的港交所死抱“同股同权”,不仅对主板公司“多层股权架构”说不,连创业板也不放过。
如今大势已去,无可救药。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下一篇:乐视超级电视王者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