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O”火了人脸识别,技术遇到了社会瓶颈
大嘉购官网整理编辑:
人脸识别技术本来是被看作高于指纹识别的又一安全密钥,现在也逐渐的进入到了商用阶段。本来它只是技术性名词,并不会受到太多人的关注。但ZAO这次的爆红到舆论的谴责,让人脸识别的技术讨论超出了技术的范畴。
短短不到一个礼拜时间,一款名为ZAO的AI娱乐软件火速从0到苹果应用商店的娱乐软件排行帮榜首,正如ZAO“仅需一张照片,出演天下好戏”的宣传口号一样,紧接着ZAO就被以存在的数据泄露风险等网络数据安全问题而约谈。监管部门这样的约谈整改在互联网行业并不少见。工信部的这个原因也就是我们经常熟知的过度搜集用户信息。
为何本来平常的一次约谈整改,让人脸识别的技术走上了风口浪尖。
ZAO算是这次舆论的导火线,因为ZAO 的切入点是采集用户的照片,然后实时切换到用户喜欢的影视剧场景中。其中最关键的两个环节是采集照片和实时切换,这两个动作与人脸识别技术中采集照片和照片比对是基本一样的。因此舆论对ZAO的压力的导向主要在于它所搜集的照片和采用的照片识别技术让自己身处高风险的市场交易环境中。
以金融场景为例,目前在一些银行的APP交易中,或者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的线下交易中,用户无需刷手机,可以直接通过刷脸支付。如果用户的照片被动态化的留存下来,那自己的账户是不是有被盗刷的风险了。除此之外,还有可能用户的肖像被滥用到各种不同的场景中等对用户安全造成威胁。
如果我们将人脸识别看成是指纹识别高级版的话,我们会发现,这些所谓的人脸识别技术担心在指纹时代依然是存在的,现在为何又要大惊小怪了。技术迭代的过程中不久自然解决了吗?
人脸的社会意义远高于技术意义。
在ZAO 的风波还未结束的时候,视觉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也撞在了舆论的浪花上,网络上流传的一张学生课堂监视照片显示,两名学生的视频画面上显示着趴桌子、玩手机、听讲、阅读、举手等不同分类的标签和次数。以此监视学生的学习效果,网友斥责这是在侵犯人权和隐私。虽然旷世后来通过公关回应称这只是场景技术化演示,并没有实际应运,但众多的网友对这样的解释并不买账。
人脸是人社会意义最主要的部分。虽然我们推崇技术优先的态度,但如果技术超出了我们可控的范围之后,我们是不是应该去思考它在应运层面的具体场景是不是可控呢。如果技术意义完全凌驾于社会意义之上,或许就不再是我们的数据不安全的问题了,而是技术到底对不对的问题了。技术中立和社会价值之间总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ZAO”热背后的思考
ZAO的大火说明了市场对AI换脸有着极大的需求。如何在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还能确保信息安全可控,不仅仅是监管层应该思考的问题,更是企业要考虑的方向。ZAO确实满足了市场的一个空缺,但它并没有建立在用户价值层面,而是将用户当成了利益的工具。所有可能存在的风险都将将有使用者来承担,这样的产品也不会长久的火热,昙花一现是正常现象。基于人脸识别技术每年已经有几百亿规模的市场规模。ZAO和旷世这样的技术与舆论的冲突还只是一个开头,在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之后,讨论或许会更多。
Facebook、Google这样国际的巨头企业这几年深陷于泄露用户隐私和数据的煎熬中就更加说明,人脸这一更珍贵的数据需要更强的监管或许才能更好的商用和消费。
特别声明:本文为DoNews签约作者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转载请联系DoNews专栏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上一篇:共享充电宝笑到了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