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嘉购无卡支付APP咨询: 微信:18833195
大嘉购(www.jinkongqianbaow.com)是广东盛迪嘉电子商户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独立电商购物及移动支付品牌,资金由持人行颁发支付牌照支付机构“盛迪嘉支付”提供结算服务!

阿里二十年,我们的「时间减史」

大嘉购官网整理编辑: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吴怼怼(ID:esnql520),作者:Cici,编辑:吴怼怼

今年春节,飞跃3800公里,我从上海回到家乡小城,遭遇了一次停电。

在自助机器上充值后,电卡依旧插入无效,被物业告知因为余额过低进入保护状态,还要再去电力公司激活……经历无法确定原因、电力公司下班等一系列磨难,从停电到恢复用电,我家经历近20小时。

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在上海一切跟生活缴费、金钱相关都通过支付宝解决的我,已经很难习惯这种传统甚至原始的生活。当然,家乡也在改变,数字化进程在加快。

身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年轻人,如果不去对比父辈的家乡生活,不去回望十年前年轻人的生活,可能就会觉得今日之快捷、方便是理所当然。而事实上,我们所能享受到的一站式数字生活体验,离不开诸多互联网企业的日夜兼程。

这之中,做出了最大贡献之一的企业,就是最近过20岁生日的阿里巴巴。可以说,阿里的产品已经成为我们的「器官」,以及众多企业的「器官」。所谓媒介是人的延伸,阿里其实就是我们能力的延伸。

过去20年,阿里为我们的衣食住行提供了多种选择,真正解放了我们的时间。与阿里而言,20年是一个少年成长的过程;于我们而言,阿里20年,是一部「时间减史」。

01

改变悄无声息,但剧烈

1995年,雅虎的上市刺激了中国第一批互联网人,国内互联网创业热潮就此开启。

此后五年间,多家互联网公司创立,它们大多成为了今日的巨头。其中,1999年阿里在花园湖畔创立的故事被津津乐道,阿里也成为人们今天工作、生活离不开的一家公司。

历经20年发展,一部阿里史,就是中国互联网业态演进的历史,也是一部时间「减」史。

以B2B起家的阿里,一开始为商家服务,为企业贸易提供增量机会。从最基础的信息匹配到产品、交易、支付层面的拓展,从工业化原材料到消费品,从国内货源平台到全球重要的跨境货源基地,如今1688成为更综合、更纵深的服务平台。

2003年,淘宝创建,阿里开始攻占C2C市场。2006年,天猫的前身淘宝商城建立,新增B2C业务。这期间,支付宝上线、独立运营,如今成为最重要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之一。

打开一个app,就能够解决跟钱有关的几乎所有问题——消费、借贷、还款、转账、理财,这是当时的我们怎么都想不到,也根本不敢想的一件事。

2011年前后,互联网从PC端到移动端转型。第一批90后们也在那段时间陆续进入大学,我们拥有了更多时间,能够尝试更多新鲜事物,这是大多数包括我在内的90后,作为普通个体真正参与到互联网时代之中。

虽说在相对封闭的校园内,一张校园卡就可以「横行校园」,这张卡与学校强绑定,连接食堂、超市、打印店,同时也是一种身份标示,凭此进图书馆、宿舍。一定程度上的象牙塔是没错,但我们目睹过双十一快递成山,同时也经历了外卖大战、出行大战。

这些app们横空出世,快速获取了年轻用户,也改变了我们的认知。

2012年,我刚进入大学,寒暑假放假回家如果赶早班机,需要提前一天好几家打出租车公司的电话预约,这期间可能遇到电话永远打不通、约不到车、司机爽约……直到后来有了打车软件。

大学四年留给我的回忆是,校园卡充值需要用圈存机,如果临近饭点,经常会遇到排长队。比我小几届的同学告诉我,现在校园卡充值完全可以通过支付宝完成,再加上圈存机操作慢、偶尔会出故障,现在已经几乎看不到有人使用。

校园卡和手机哪个更重要?放在我们那个年代,一定是校园卡。放在五年后,也一定是校园卡。不过,这期间有了很大不同。在校园内,同学们的大额消费会选择支付宝,而学校超市已经可以刷脸支付——不带手机的底气,源于技术的进步。

很多产品诞生时,我们并未想到它的长远影响,但回过头看,这些产品在今后的数十年中,不仅自身迭代、更加丰富和人性化,也悄无声息地渗透着我们的生活。

02

省出来的时间,成为了资本

从学生到职场人士的身份转变,让我们在步入社会后有了更广、更深层次的需求。

典型的一天是,早晨骑小蓝车去地铁站,在地铁上打开虾米听音乐,到公司用钉钉打卡、做工作汇报,回家路上在饿了么叫外卖,到家打开优酷边看剧边吃泛。

非典型的一天是,如果去医院看病,先用手机提前预约挂号,到医院用支付宝扫码付款,用手机查询医保余额——如果在人工服务窗口结账、打单查看余额,保守估计需要排队20分钟。

别说20分钟,10分钟内都能做很多事:用支付宝缴水电煤、充值交通卡,停车场无感支付只用1秒……10分钟,我们能完成的事情多了200件。

再往大一点说,阿里还帮助人们这样节省时间:通过高德一路护航,救护车走完520公里从7小时缩短到5小时2分钟,为病人抢下救治时间;在福建东山,1天前渔民们还在为出海做最后准备,电商平台聚划算已经帮他们「卖空」。

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商家,缩短时间意味着节约成本。对前者而言,出现更多花钱买时间的案例,对于后者来说,时间完全等同于资本。

不过,对都市快节奏青年来说,看起来时间越来越多了,为什么还是觉得时间不够用?背后的深层原因是,娱乐的确成为了一种趋势,也成为除了工作、睡眠、一日三餐之外生活最重要的一部分。

在互联网时代之前,人们看电视、串门、在楼下跟邻居聊天,现在我们看剧、看视频,用软件聊天。技术的进步让人们的选择变得丰富了。一方面是产品们通过不断占据用户时间获得更大收益,社交、娱乐尤其如此,另一方面是产品们帮助用户节约时间,比如出行、生活类应用。二者并存,并非是一种矛盾。

此外,八成的年轻人通过支付宝、阿里平台务正事,做公益、做创业,发展兴趣爱好;企业1天搞定支付宝开发与发布,实现小程序矩阵多端引流和运营,节省的时间用来专注于产品创新和提升质量。

20年里,很多小企业因为阿里而成功,光是天猫就长出了54家上市公司,很多产业因为阿里而复兴,很多新物种因为阿里而出现,这不仅是商业价值,更是最大的社会价值。

03

终极王道,社会运转效率提升

经过二十年的发展,阿里每一次栽下的树,已经长成了一个盘根错节的完善生态系统,或者说是经济体。

阿里领导了电商的崛起,见证并推动互联网和新零售的演进。这背后的驱动力是新技术的出现和普及,C端流量红利的不断释放、流量价格的不断攀升,以及信息技术对供应链和企业端的改造升级。

阿里经济体围绕社会服务,解决大小问题,随着数字技术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线上线下越发成为同一个世界,面向同一群人。

阿里云统率技术及系统基础设施;蚂蚁金服解决支付与金融服务基础设施;阿里妈妈是市场服务与数据管理平台;在核心电商及零售的物流基础设施方面,有天猫、淘宝,饿了么、菜鸟;优酷、大麦、阿里影业等构成数字及文娱的数据技术设施。

在平台、用户、交易、供应链等多个方面,阿里经济体在过去二十年中显著提高了商业社会运行效率,提升了经济价值。

今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两年写入「促进平台经济发展」。这背后的逻辑是,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的快速发展才能够推动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成长,以此为高质量就业开辟新路径。

回顾2018年全年,阿里巴巴平台创造4082万个就业机会,其中包括1558万个直接就业岗位和2524万个上下游的生产制造、加工、物流等环节的带动型就业机会。

今年8月15日,阿里发布2020财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阿里在数字商业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在新零售、数字政务服务、物流、交通、本地生活方面产生了显著的社会价值。

盒马鲜生目前自营门店数达到150家,「盒区房」住户享受到方便快捷的服务,加上盒马mini的布局,下沉市场用户也由此受惠。2019年,支付宝新推出垃圾分类、刷脸查询交通违章、ETC、刷脸提取公积金、刷脸电子证件等服务。

在供应链方面,阿里彻底打通物资流通、商业流通、信息流通和资金流通四个流程。

打破信息壁垒,连通信息孤岛的服务阿里一直在做。商品从工厂可以直达消费者,供应链环节大幅缩减,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向扁平化方向发展;通过菜鸟对快递的整合,资源得到集中整合配置,实现从仓储到集散、配送的国内电商物流网状布局;菜鸟供应链金融从「入仓即可贷」入手,业务由点到面扩大,已经全面服务品牌上下游的中小企业,以及生态中的物流供应链企业。

以菜鸟为例,它以数据为驱动力,通过对数据的获取、建模、运算,指导快递公司做好协同,实现真正的智慧物流。

对于饿了么商家来说,在后台能看到新客占比、推广效果、最受欢迎菜品,甚至竞品店卖的最好的菜品等一系列数据。而在数据基础上,饿了么还能够帮助商家进行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在多个场合,马云都提出阿里是一家为解决社会问题而生的公司。

早在2010年全球企业家(远东)论坛上,马云就在发言中指出,在二十一世纪,所有的企业必须是解决社会的问题,「我们的公司也在问这个问题:什么东西让我们阿里巴巴持续发展二十年,只有一样东西,就是我们找到一个社会问题,并去持久解决它、改善。」

2017年,马云在致股东信中表示,早在创业时,阿里就清楚自己的使命,有赚钱的能力,但绝不应该成为一家因为赚钱而存在的公司,「我们真正的使命,是用好技术和创新的力量,让世界经济更加普惠共享,可持续发展和健康美好。」

20年间,阿里经济体实现了商业运转模式中的联通,依托创新技术的变革。从支付方式、组织方式到生产方式、贸易方式,阿里巴巴商业操作系统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

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阿里为企业和用户节省的是时间,提供的是新的解决方案和选择,最终实现整个社会效率的提升和价值的增加。

「时间减史」的意义,就在于此。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扫描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