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中场战事,BAT的无限战争
大嘉购官网整理编辑:
本文经授权转自公众号:银杏财经(ID:threemornings),作者| 吴不知 编辑| 杨一枝
进入2019年,伴随着全球产业智能化浪潮呼声高涨,新的科技军备竞赛已经在全世界科技巨头之间如火如荼的上演。
广发英雄帖、召开“武林大会”成了各家头部互联网公司展示武艺的场地。你方唱罢我登场,新技术、新产品令人眼花缭乱。
但是8月26日,重庆,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高峰会上,李彦宏在演讲中指出,AI已不再是讲究酷炫的噱头:人们对人工智能不再停留在战胜世界围棋冠军的新奇。AI如何带来效率与价值,如何带给生活变化和便利,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这一点,也集中反映在BAT三家大厂近年对“智慧城市”的布局中:以自动驾驶、智能交通作为突破口,苦修内外功,推进各自的“城市服务”技能,以期在新的产业革命中找到与传统行业的融合点。
在互联网时代,搜索、电商、社交让BAT各自拥有了独特护城河,三者之间的竞争僵持在了河道,你推不掉我水晶,我也拿不掉你防御塔。
如今仔细推敲三家入局智慧城市的路子,不论是从技术,还是从平台、战略布局,这种拉锯竞争态势或许将持续上演。
壹
“这不是世界上最简单不过的事情么,然而你们却说这是不可能的。”
第一个踏上美洲新大陆的哥伦布曾发表过如此感慨。是的,当一个人明白了一件事该如何做以后,也许谁都会做了。
近水楼台先得月,但也有可能最先湿身。回望百度在智能交通上的布局过程,李彦宏和百度在很长一段时间扮演着国内的开拓者角色。
“你说的无人驾驶技术到底是什么东西?”,2013年百度刚成立研究所研发无人驾驶技术时,遭遇过很多尴尬。
国内几乎很多人都没有弄明白它究竟是什么,以至于大多数人都将其当成一个噱头。嘴上时常提起,打心眼儿里其实是不信的。
直到阿里、腾讯相继入局,政府不断出台政策支持后,大家才开始接受这个概念,并在之后的两三年时间里,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瞠目结舌。
快到了什么程度?快到传统车企和出行平台都纷纷抢着求变,以各种方式拉拢第三方队友或投靠BAT来壮大自己阵营,彷佛不立马加入无人驾驶赛道,都不好意思说还在这个圈子里混。
从踏上别人都未走过的路第一步时,你虽然要经受住孤独,但也能享受孤独带来的荣耀。几年时间过去,百度一路斩荆披棘,终于从当初的饱受质疑到如今的行业领军者。
时至今日,BAT三家大厂虽然喊的口号和入局路径不一样,但其实本质并无多大不同,都是以平台战略为主,深耕战术为辅。
百度有Apollo,阿里有AliOS,腾讯有AI in Car。
它们的野心是想在对标谷歌Waymo的路上,做游走在整车厂、配件商、新车企等实体之间的生态搭建者,在汽车产业价值链最关键的驾驶领域插上了自己的旗帜。
实际上,以目前情况来看,BAT三家平台当中能真正与谷歌单独相抗衡的也只有百度一家,Apollo与Waymo可谓是半斤对八两。
在战略层面,2017年百度正式发布Apollo,为汽车行业合作伙伴提供一个开放、完整、安全的平台,帮助它们实现软件、硬件一把抓,根据实际情况快速搭建一套属于自己的自动驾驶系统。
今年1月,Apollo 3.5在城市驾驶能力、软硬件兼容性、Apollo Cyber RT 框架以及 V2X 车路协同四个方面进行了升级。六个月后,当它再一次在AI开发者大会上亮相时,已迭代为七大版本,形成了完整开源的架构。
这种更新迭代速度,让很多人为之侧目。据Apollo官网显示,百度已经有145家合作伙伴,这些伙伴身份各异,有地方政府、车企、造车新势力以及覆盖汽车产业链的其他企业。
平台、生态战略为什么是BAT三家的强项不再过多累述,但平台的聚合相应却不容忽视,因为能用规模一词来形容的生意通常都不难。
贰
对大多数车企而言,依赖资源、资本等方式换取长期业绩增长的传统道路不可能戛然而止,与互联网、人工智能握手进行产业升级却也势在必行。能否构建出一个双赢联盟,很大程度要看互联网巨头们是不是镇得住场子。
“聪明的车、聪明的路、控制中心、能源匹配、治理体系和社会生态。”要形成智慧型的交通体系,这六大核心要素必不可少,且要相互融会贯通。
“聪明的车”在实现汽车产业智能化的过程中地位举重若轻。吉利汽车董事长李书福曾说过,智能驾驶最关键的是智能,本质是汽车,它将变成由安全、健康、人、车交互构成的命运共同体。
百度自动驾驶初期阶段,“单车智能”的初衷就是要让车辆本身变得更智能,虽然切入点正确,但光依靠“聪明的车”显然无法满足智慧型交通的终极需求。
正如李彦宏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所说:“都在研发相应的无人驾驶技术,但是其实大多数是在重新发明轮子”。从2016年开始,百度就着手开始布局“车路协同”全栈研发。
“车路协同”能让车、路、人三者随时有效实时互动,路会告诉车看到了什么,车会告诉路经历了什么,驾驶者能依靠这些信息真正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当然,这一过程中,传递、收集、分析数据的大脑云计算功不可没,如果没有它运筹帷幄,就不可能决胜千里。
全世界的云计算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是因为它自带一个伟大的商业模式,其产品和服务形态非常适合新时代的 B 端需求。
百度云近一两年的强势崛起,百度这颗“交通大脑”越来越有智慧。它与中国海事局、太原铁路局、南方航空公司、福田汽车等众多机构之间构建起的智能交通生态联盟已初具规模。
当然,与生态规模大小成正比的通常是专利申请量,它不仅能展现实力,也能宣示主权,跟企业命名权一样。
据中国专利保护协会发布的《人工智能技术专利深度分析报告》显示,百度在自动驾驶、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智能搜索和智能推荐四大AI关键技术领域,分别以 155、570、693、576的申请量位居行业第一。
“过去我们津津乐道地说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论文发表数量、专利申请量是全球第一,但今天我们更多更多的是要看人工智能整体这个开发框架上我们拥有多少话语权”。
虽然有足够资本炫耀,但李彦宏在这次智博会上却表现得很谦虚。言下之意,AI不能再讲究炫酷,而是要扎实做好推进和落地。
叁
提得高效率、把得主安全、撬得动政策、耐得住寂寞——这是自动驾驶行业公认的门槛。
很多人还记得2017年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的一幕:李彦宏坐在一辆基于Apollo技术的自动驾驶汽车里,通过直播在北京五环上和现场观众打招呼,数千名工程师和产品经理心潮澎湃、掌声如雷。
虽然此后百度很快吃到了一纸罚单。但是没有人会真的怀疑这件事情对于中国自动驾驶甚至人工智能整体发展的里程碑价值。其中的深远意义之一,就是在当时政策谨慎中为后来的政策推动埋下了伏笔。
一种出行方式的改变少则几年,多则几十年,企业必须要承受住时间、技术成本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这个漫长过程不是所有人都耐得住寂寞。
百度这些年在无人驾驶领域的投入可能已经超过了很多中小型互联网公司的市值。更重要的是,这并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简单买卖,而是需要拥有足够定力耐心等待的长期交易。
其中,安全是否可靠、效率是否足够高、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完善、平台是否具有足够粘性等诸多因数共同决定了企业在未来能获取多少回报。
对于多数人而言,在大城市泊车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在今年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Apollo Valet Parking演示的智能泊车功能让很多人眼前一亮。
司机可以通过手机APP召唤车辆,车辆可以远程启动,自动开出地库来寻找主人;在行进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可以紧急制动;遇到狭窄的停车位时,Apollo可以轻松地停进去。
进退自如、攻防有序不仅是实力,也是效率。Apollo在安全方面的表现,也让无数人好感倍增。
“为什么我们现在把速度降下来,就是为了保证安全。”从李彦宏这句话不难看出,安全已成为百度无人驾驶技术接下来最重要的考量标准。
目前,Apollo 5.0实现了约139,888公里安全测试无事故,在北京总里程中约占91%;拥有300+测试车辆,已在13个城市测试运营落,仿真测试里程达1亿公里;
因为把得主安全,所以能撬动政策。Apollo如今获得了45张北京市路测牌照,测试牌照占比83%,全国测试牌照超百张,位居行业榜首,是排名第二公司的五倍。
无人驾驶另一大难题在于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与企业需要建立伊莎贝拉与哥伦布一般的“远航天团”,方能抵达“智慧交通”的新大陆。
很多国内外专家预判,未来十年中国很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动驾驶市场,到那时将会和美国进行另一场正面对决。
在此次智博会上,李彦宏提到,中美两国在无人驾驶领域的优势各异,由于美国更多强调单车智能,所以在道路测试和相关法律制定上更灵活。而中国在基础设施方面优势更明显,应该用更多技术和设备来提升无人驾驶技术的安全和效率。
近日,国家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京冀)示范区亦庄基地首先提供T1-T5测试,在T4级别测试正在开展之时,标志着车辆完全自动驾驶的T5也不远了。
不难预判,在新政策即将出台的当下,国家对智能交通领域的扶持力度将会空前巨大,也预示着BAT在该赛道上竞争将更加激烈。
终
19年前,李彦宏放弃国外安逸生活跨海越洋回国创立了百度。
互联网浪潮让李彦宏成为那个时代最大的赢家之一,而最近几年兴起的AI时代,让他再一次蜕变成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百度是中国所有科技巨头中,最先大力押注人工智能领域的公司,如今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高枕无忧。
在新的竞争态势中,不仅要和对手正面对决,还要时刻保持警惕和谦虚,战胜自我方能砥砺前行。
走在行业最前面,哪怕只着眼于一个关键环节,解决一个痛点,都是巨大的产业机会。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下一篇:开市客为什么这么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