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更年期”的在线教育:”AI+教育”会是破冰的开始吗?
大嘉购官网整理编辑: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公众号:翟菜花(ID:zhaicaihua520),作者:翟菜花
8月16日,清华大学首个专门的“AI+教育”研究机构清华大学-立思辰智能教育技术创新联合研究中心发布《建设人工智能驱动型课堂》的蓝皮书。
根据蓝皮书内容显示,在“AI+教育”项目研究中,知识图谱、情感计算、行为分析、语言分析等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并且蓝皮书认为人工智能+教育是现有教育体系的完善和补充,人工智能+教育落地一定要帮助学校解决痛点问题,人工智能时代也必将涌现新一代的教育家。
近些年对于在线教育行业的关注度空前提高,但一直以来都保持稳定增长的在线教育行业却在去年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滑铁卢,行业迎来冰点期。那么对于在线教育行业而言,“AI+教育”会是通往未来的巴别塔吗?
从“青壮年”到“更年期”的在线教育
教育的规模取决于师生人数,而中国基于庞大的人口数量,再教育方面一直都是海洋级别市场,一旦出现风口就会掀起惊天巨浪。也因此对于2018年之前的在线教育行业而言,一直都处于快速发展的“青壮年”时期。
而且对于“青壮年”时期的在线教育而言,“伙食儿”还特别的好。
其一,市场蛋糕大。
前面也提到过教育的规模是建立在人口之上的,教育也是几乎每个用户都能涉及到的刚需。在整个教育行业中,在线教育的市场蛋糕够大,其中占比最多的K12方面在2017年甚至一度达到51.8%。
其二,CR4值极低。
在线教育不同于一般的互联网行业,没有明显的头布聚集效应,即使是我们熟知的新东方、好未来等头部企业,其实市场占比也不高。
根据艾瑞咨询统计结果来看,截止去年,在线教育主导的K12线下课外辅导行业在中国的CR4值还不足5%。别说像电商、外卖、网约车这些由几家割据八成以上的市场,即使是头部的新东方、好未来、也只能分到1%-2%的市场蛋糕。
其三,边际成本无。
一般来说像智能手机等硬件、电商、物流等一半行业都存在边际成本,也就是产品或者服务提供的越多,成本就越低。而很多人认为在线教育在慕课等网络视频课堂等方面的教材也是有着这种边际成本效益,但是就实际情况而言,在校教育受边际成本效应的影响极低。
因为在如今讲究实时上课、直播上课的阶段中,每一位老师的可授课量与同时能够教导的学生数量是有限的,不会因为教师的数量增多而减小教师薪资支出,而且每一位教师的培养与招聘也都是一个从零开始的过程,成本与时间过程也是相对固定的。
这三者导致国内在线教育虽然市场大,但所有的行业竞争不会受跑马圈地等方面的影响,没有先入者更胜的竞争优势,中国在线教育甚至都没有形成某一企业的独家领先,作为行业龙头属于从巨头到微末,多格局企业林立,高度分散的局面。
也因此近年来入局者源源不断,也不断吸引着新的资本注入,在线教育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姿态,K12、编程、成人等方面尤为突出,有媒体报道、光2017年教育方面的融资事件就有几百起。
政策放严资本收缩:在线教育被打乱
但是这种现象从去年起就发生了改变,整个2018年对于在线教育行业都是折戟的一年。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18年美股上市的中国教育企业市值普遍大跌,新华教育市值从42亿元跌到29.7亿元,希望教育从108.5亿元跌到66.2亿元,扑新教育从125,9亿元跌到32亿元,尚德机构从121.3亿元跌到44.8亿元。
即使是新东方与好未来两大领头羊也不好过。去年6月份,新东方股价跌至80美元以下,好未来股价暴跌15%,触及30美元,瞬间蒸发约20亿美金市值。
而且去年上半年刚刚上市的教育企业,在下半年集体迎来了股价的暴跌,尚德、朴新高低点跌幅达82%,新东方在线的上市计划也暂停。并且2019年开年第一个月教育行业融资数量较低,仅有33家公司获融资,而2018年1月同期则有着72件融资事件。
其实在线教育方面一直以来都是比较稳固的行业,很少有见到这么大规模的冰点期。因为从主观角度而言,本着“再苦不能苦教育”的思想,一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会把教育放在比较重的角色上,对教育方面的扶持与发展。
从客观上说,在线教育的需求刚、市场蛋糕数量达,并且这种需求是持续而稳定的,不应该会出现断崖式的下跌情况。原因就在于政策的风口转变下,在线教育资本开始收缩。
在2018年2月,教育部公布了《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对校外培训机构的管控提出了“十项严禁”,使得整个培训行业异常紧张。
而到了8月中旬,司法部正式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原文删除8项条文,新增22项条文,并对原28项条文进行修改。修改之后,行业的管理要求更加严格,民办教育机构的压力日益逼仄。
而到了9月份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整改工作的通知》中,严格要求从事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类的老师,必须具有相应教师资格证。进一步在严格了人员方面的审核标准,也变相的加大了企业的劳动力支出。
原本来说,在线教育一直处于野蛮生长时期,从业者层出不穷也意味着行业服务水平的参差不齐。此次政策的变动无疑是一种变相的行业洗牌,在线教育作为有关国家教育的重要行业,未来一定是向着更高水平的方向前进的,也因此这种行业规范是发展必然。
而一个行业的紧缩、洗牌意味着资本方面的退烧,在线教育逐渐变得只有高质量、真正具有服务水准的企业才能存活,也因此行业整体伴随着监管的严格而紧缩,迎来了冰点期。
“AI+教育”破冰的核心在于要落地
“AI+教育”最近两年一直被视为帮助在线教育破冰前期,迈向下一台阶的重要项目。
AI与教育的相逢也不是偶然,在2017年7月8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并创造新的强大引擎,重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形成从宏观到微观各领域的智能化新需求,人工智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
而2017年还是教育势头正盛的一年,正在与各种新事态相融合。而且在2017年财富全球论坛上,有人问了马化腾这样一个问题:下一波千亿美金市值的机会将出现在哪里?马化腾的回答是AI+教育或AI+医疗,“AI+教育”就已经开始初见端倪。
而“AI+教育”想要落地并不容易,虽然《建设人工智能驱动型课堂》蓝皮书中表示形式一片大好,但实际上“AI+教育”的落地实施并不容易。它需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需求、学习经验、兴趣爱好、风格习惯、文化背景等个性化要素,量身定制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
也就是说需要足够多的学生数据支撑,并进行大量的数据建模分析和智能决策计算,充分了解了学生的相关数据,才能与之前千人一面的教育形式区分开,实现“精确打击”。
但就目前的技术而言,直接的“AI+教育”如今并没有很成功的实践经历,对于大多数的家长与学生来说仍然是很虚幻的一种预期技术。而长此以往很容易导致学生与家长逐渐消磨掉对“AI+教育”的期望值,就好比如今对自动驾驶的看法一样,实际发展远低于预期效果。
但现如今AI技术虽然不能取代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但却可以作为辅助方不断赋能教学活动的效率。
比如在利用AI在人脸识别方面的技术突破,应用在管理课堂秩序上;又或者将AI的运算技术运用到考试之后的总结上;还有在批改作业上通过AI赋能缓解教师压力等等。这些都是目前技术都可以半岛的地方。
与其执着于目前虚无缥缈的大场景转换,不如先定一个小目标,将“AI+教育”先落地,这样不仅能够让家长与学生率先体验到“AI+教育”的实际效益,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变现,赋予这些研究开发阶段企业自我造血能力,一举两得。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教育本来就是一个百年大计,虽然新技术可以为教育赋能,但是想要颠覆整个教育行业,绝非一日之功。想要AI+教育得到更好的应用,行业巨头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无论是数据获取还是应用场景,每一个痛点背后都能衍生出无数问题,所以AI在教育行业是一个逐步渗透的过程,急于求成只能适得其反。也因此不如退而求其次,将AI作为教育中辅助的一点,抢先落地,今儿让学生与家长体验到实际的帮助,才能不断稳固“AI+教育”的市场期待值,保持自己的行业活力。
特别声明:本文为合作媒体授权DoNews专栏转载,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DoNews专栏的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及原出处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