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产业如何一步步从工具产品上升到互联网基础
大嘉购官网整理编辑:
上周末举办的华为开发者大会成为了当时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鸿蒙呼之欲出之后,华为的各项新举动都受到了密切的关注,8月10号开发者大会第二天华为消费者业务总裁张平安宣布华为将进入地图领域,在今年10月前发布地图服务Map Kit。
美团在最近也传出消息称正在开发地图服务工作。在7月份的时候还有消息称京东和美团都在申请导航电子地图甲级资质,但因两家VIE的架构而未通过。一时间,地图产业除了高德、百度、腾讯这些老玩家之外,突然蜂拥而至了好几个有实力的新玩家。华为宣称Map Kit的定位可到厘米级和分米级,可以帮助驾驶者变换车道,这是不是可以挑战导航市场的高德和百度两位领头的选手呢?
为何地图从之前的“烫手山芋”一跃成为风口上的“猪”呢?在没有移动互联网的时候地图产业就已经出现了,和其它的工具类软件一样并不怎么受人关注。随着移动互联兴起而加入的高德可能是唯一一家比较典型的例子,不知阿里是否是出于占位考虑收购了高德。成为阿里集体的一部分之后,高德在阿里内部的表现也并不显眼,充当更多的是通过在用户提供地图导航服务,然后为阿里提供少量的流量导流。
即使到这时候,地图依然是和其它工具类软件一样,用户用完即走,无法留住用户,用户没有衍生价值,导致大而不强。例如墨迹天气有四五亿的用户,到今天它仍然只是一个小生意。在工具类软件里面做的最成功的就要算支付宝,它本来是一款以支付为入口为用户提供金融服务的工具软件,但支付宝为了能让用户多留一会,使出了养鸡、种树等各种各样的社交类的行为才达到今天用户的使用时长和打开频率。
那么地图产业从一个冷门到热门是遇到了什么机遇呢?最初地图的作用在于查找功能,在定位精度并不高的情况下查询功能是比较常用的一种功能,第一次的场景使用是汽车导航,但仅限于主干道路。后来逐渐出来了实景地图和当下的3D虚拟地图的功能,地图逐渐从弱工具属性产品变成强工具属性产品。
移动互联网其实对地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卖、出行、导航、定位、旅游等不同行业现在都需要高精度的地图服务,“你搞清楚自己的定位没有”这个互联网上灵魂之问的段子就说明了网约车出行对于定位精度的要求有多高。
从这个层面的应运开始,地图就从工具改变成为了基础的必需品了。蜂拥而至的新玩家是看到了它未来的潜力才加入了进来。5G中的第一大概念就是物联网,而物联网中将有大量的设备都会加入到整个大通信体系中。数以万亿记的设备将如何定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除了平面需求之外,立体定位也提上了日程。
其中更为广阔的商机是地图中的大量可宣传展示空间成了地图方足够强大的资源,美团打车推出聚合平台的目的终极目标不在于打车,而在于在用户搜索出行的时候,美团可以将自己体系中能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都可以推荐给客户,虽然地图表面上没有利益可谈,但在享受出行服务过程中,营销才有机会。这个价值是存在于以地图和通信为基础的物联网方方面面,未来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那么对于其它类工具产品能遇到这样的机遇吗?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工具产品的可拓展属性究竟有多强。如果在适用场景上不能无限的拓展,那么工具就是它唯一的属性,否则就只有转型了。
特别声明:本文为DoNews签约作者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转载请联系DoNews专栏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