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申请银行牌照能成“金融独角兽”吗
大嘉购官网整理编辑:
8月5日消息,针对有媒体报道称滴滴正计划申请银行牌照一事,滴滴方面回应称,报道不准确。如果未来有明确推进计划,会对市场状况、社会价值和政策指引等进行全面审慎的研究。
有媒体报道称,滴滴正计划拿下一张银行牌照,拟发起设立民营银行东岸银行。东岸银行将由滴滴出行旗下全资子公司迪润科技及天津大通投资集团作为两家主发起人,再加六家一般发起人共同参股发起。
东岸银行注册地将在天津中新生态城,注册资本30亿元。其中滴滴子公司迪润科技将持股30%,天津大通集团将持股21%,转让方持股8%,其他股东将分配剩余41%的股份。
为什么滴滴要入局银行牌照?
获取银行牌照,无非是想通过金融变现,来缓解亏损压力罢了。
滴滴出行至今已经上线八年,但据滴滴出行CEO程维的说法,滴滴出行自从2012年成立至今,就从未实现过盈利,反而亏损持续扩大至今超过了390亿元。
这390亿元从哪里来?
和盈利相比,“融资”是滴滴出行的强项。在成立八年的时间里,滴滴出行已经完成了将近二十几轮的融资。可以说,在中国,最会融资的CEO排名中,滴滴CEO程维排第二,没有人敢排第一位。
自身业务的亏损之外,顺风车领域强敌环伺,高德地图入局打车业务,哈罗出行上线打车业务,美团打车在长三角精心布局。滴滴出行虽入行较早,但今日群雄时代,滴滴的“出行”市场份额面临美团、高德和哈罗等强敌的蚕食。
滴滴出行或许很早就意识到“护城河”问题,容易复制的模式倒逼滴滴从初始阶段就引入保险集团的支持。一是保障司机和乘客安全,再者拿下保险牌照,可谓一石二鸟。
2016年12月,滴滴出行全资子公司北京博通畅达科技有限公司,控股中安风尚保险代理有限公司,拿下一张保险牌照。目前中安风尚(北京)保险代理有限公司的注册资本5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李亚昆。
滴滴出行“伪金融巨头”之路
2015年5月,滴滴快的旗下一号专车与P2P平台点融网合作推出余额理财产品。同年10月27日,滴滴与平安产险上海分公司合作推出了一款“滴滴平台司乘意外综合险”;
2016年,滴滴获得中国人寿6亿美元战略投资,后者成为滴滴打车第一批1.6万辆车的保险供应商;
2017年,滴滴还与蚂蚁金服、深创投共同出资,成立了一家互联网车险理赔平台。除布局保险外,2017年,滴滴还通过收购拿下支付牌照,为其进入消费金融和汽车金融领域打下了基础。
2018年2月初,原滴滴金融部门才升级为金融事业部,主要提供保险、信贷、理财、支付、汽车金融等普惠金融服务。但,滴滴金融业务仍然放在小桔科技旗下,足以说明金融部门在滴滴业务版图内地位虽然有所提高,但依然未强大到可以拆分出来独立运营的程度。
2018年4月“滴水贷”正式上线;12月,滴滴重疾险和互助计划浮出水面,自有支付渠道上线。
今年年初,滴滴出行产品端上线“金融服务”频道。
……如今,传出滴滴申请银行牌照的消息,从表象上看,毫无疑问是好的。但究其本质来看,这一切都似乎是“美丽的假象”。我们都知道,金融业务的收益非常高,盈利能力也超强。我们从国内四大行的盈利能力就能够看出端倪。但是,金融服务的前期投入也是非常巨大的,而这对于持续亏损的滴滴出行来说并不是一件十足的好消息。
滴滴会成为金融巨头吗
想要成为金融巨头,就必须冲破目前面临的法律监管问题和单一的消费场景问题。
滴滴的金融布局几乎覆盖了金融业务的方方面面,诸如消费金融、第三方支付、保险理赔、消费理财……等等,但是,这一切的金融布局,全部来自于出行场景。毕竟,滴滴是一家专注于出行的公司。而出行场景,也是滴滴目前最重要的依托。
毫无疑问,单一的消费场景能够让滴滴集中更大的力量服务自有的用户,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相关产品的收益还是非常可观的。
但滴滴为什么要入局金融?为了成为一家更强的巨头。但我们看,与阿里苏宁和亚马逊这类巨头相比较,滴滴的消费场景仍然显得单薄和单一,想要跳出生态体系是很难的一件事。
法律监管方面,滴滴出行推出了类似于“相互保”、“京东互保”类的金融服务产品。“相互保”一上架旋即改名重新上架,“京东互保”则一发布两天即宣布下架。在面临强监管的情况下,滴滴出行的“金融理财”实现弯道超车的想法显得有些不切实际。
特别声明:本文为DoNews签约作者原创,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转载请联系DoNews专栏获取授权。(有任何疑问都请联系idonews@donews.com)
上一篇:窃听丑闻:手握榔头者眼里都是钉子